港口产业集群包含货物装卸、运输、物流、制造和贸易等各项活动。其主体包括:港口物流企业、造船企业、为产品提供增值服务的加工制造企业、金融企业、咨询企业,以及旅游业等。同时教育产业、科研机构等相关联的外部支持也必不可少。港口产业集群本质上就是在以港口为主导产业,大量相关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积聚和相互联系交往,从而形成强劲的、持续的竞争优势。港口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港口发展普遍规律,随着现代港口功能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港口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积聚,形成港口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港口建设应当符合港口规划。由交通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组织编制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是指导我国沿海港口布局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他港口规划均应当符合港口布局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区域内港口现状及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强化群内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作用,形成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
环渤海地区港口群服务于我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布局石油(特别是原油及其储备)、液化天然气、煤炭、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散货的中转储运港,集装箱干线港,以及陆岛滚装、旅客运输、商品汽车中转储运港。
东南沿海港口群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主要布局煤炭、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港,粮食中转储运港以及陆岛滚装港。
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香港经济、贸易、金融、信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在巩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服务于华南、西南部分地区,加强广东省和内陆地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主要布局煤炭接卸及转运港,集装箱干线港,进口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粮食中转储运港,以及商品汽车运输、旅客中转和邮轮运输港。
西南地区港口群服务于西部地区开发,为海南省扩大与岛外的物资交流提供运输保障,主要布局进口石油、天然气、矿石、粮食中转储运港及旅客中转、邮轮运输港。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布局进口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粮食接卸中转储运港,集装箱干线港,以及陆岛滚装、旅客中转和邮轮运输港。舟山港凭借区位及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物流系统中主要发挥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粮食中转储运等方面的功能。
1、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
产业集群将形成集群效应。这些效应的产生将使区内企业具有区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区内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或提升,接着通过竞争力的传导机制,促进区域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力优势理论,国家竞争力优势说到底是若干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问题。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并不仅仅来源于其自身,还与其供货商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产业集群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同一产业及其供货商和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集聚,因此认为产业集群是国家产生比较优势形成的原因。美国国家竞争力决定于其高科技产业竞争力,而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决定于硅谷等高科技产业集群。中国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来自珠三角、长三角、闽南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群。中国目前外贸依存度较高,在沿海区域建设港口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利用区域资源,并且通过集群内企业的协作与创新,形成港口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并带动和强化整个区域的竞争优势。
2、创立区域品牌,提高开拓市场的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产品需要品牌,企业需要品牌,一个区域的发展也需要品牌。而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与区位效应能够极大地促进区域的市场开拓能力。港口集群形成区位品牌后,可以利用品牌价值的无形资产,加强营销网络功能,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同时,集群内那些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的企业又能以自身品牌的影响增强区域品牌的效应。与单个企业、单个产品的品牌效应相比,一个地区的品牌效应更形象、更直接,因为它是许多企业品牌的聚集和提炼。国际上著名的鹿特丹港就形成了炼油和化工业的重要基地,全球著名炼油及化工企业,如壳牌、埃索、科威特石油公司都在鹿特丹港落足。港区拥有4个世界级的精炼厂、30多个化学品和石化企业、4个工业气体制造商、12个主要罐存和配送企业,炼油及化工业占据了港区48km2面积中的约60%。食品工业是鹿特丹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基地,存储、加工以及运输公司全集中在鹿特丹港区,像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知名企业的入驻,又进一步提升了鹿特丹港的国际知名度,开拓了其市场。国内广东省珠江市临港工业区经过1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石化产业为主导的临港重化工业格局。它吸引了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110多家知名企业,包括BP、中国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美国气体、和记黄埔、长江实业和德国阿尔塔纳等。港区内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增强了珠江的区域品牌效应,而同时,区域品牌又能对集群内的企业或产品产生晕轮效应,使得区域能够吸引更多的经销商、供应商、投资者以及各类人才。
3、产业集群推动当地经济增长
产业集群在推动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OECD也证实区域集群中企业的收益比平均企业高2%-4%。世界的财富大都是一个个集群区域创造的。拥有美国硅谷的加利福尼亚州,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世界各国经济总量排名的第11位。印度约350个集群创造了印度制造业出口额的60%。浙江省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群就达300多个,在这些集群内的企业大约有13万家,就业人数约600万人,总产值占全浙江省的60%,产业集群的平均经济增长率约高于全浙江省的经济平均增长率3个百分点。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港口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