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急市场上已经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如国有独资、集体、三资、外商独资、民营、内资股份制、上市公司等)、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共同构成应急产业竞争主体,但是由于应急产业覆盖的行业较为广泛,大多数企业较为集中在某一领域的应急产品制造业中进行市场竞争,综合性的应急产业企业较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发展应急产业是提高公共安全基础水平的迫切要求,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应急技术装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对加快发展应急产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到 2020 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自主研发的重大应急装备投入使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展一批应急特色明显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机制,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政策的支持和广阔的市场容量需求将促进更多的企业布局进入到应急产业的发展中来。
《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5年)》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应急产品和服务内容,涵盖了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产业、防灾减灾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公共安全产业、应急救援产业、医疗救援产业、应急通信、应急物流等等,涉及装备、材料、医药、轻工、化工、电子、通信、物流、保险等。当前,我国关键应急装备发展滞后、应急科技含量有待提高,未来高科技的应急装备和高水平的应急科技将逐步淘汰现有落后的产品和服务。
应急产业涉及到消防、安防等传统产品制造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水平的大幅提升,中国大部分制造行业能够应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再考虑到目前中国制造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应急产业所涉及的装备制造业对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
应急产业(特别是应急产业提供的产品)至少具有如下一些特性,从产业本身来看,客户议价能力对应急产业较弱。
1、需求的广泛性。应急事件发生的广泛性,决定了应急产业涉及领域的广泛性。从空间分布看,既有国际应急需求,也有国内应急需求。国内应急需求中,又可分为跨省应急需求、省内应急需求等。从需求主体看,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各类经济社会主体均有可能产生应急需求。按行业分布看,国内应急需求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从应急活动的环节看,可以有事前应急需求、事中应急需求、事后应急需求或全方位的应急需求等。
2、需求的诱致性。应急需求主体提出各种应急要求的目的并不是应急产业本身,而是着眼于减少生产、流通、消费及生活中各种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害程度等目的。
3、需求的刚性。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其它一些危及生命健康或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时,对应急服务或应急产品的需求具有不可或缺性或刚性。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应急产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