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性品牌市场份额提升
区域性品牌企业和以省会城市为大本营市场的地方性品牌企业以其贴近市场,运输半径较小,能够快速到达、保障新鲜度,产品与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消费习惯的融合度较高等优势,消费者对本地品牌信赖度增加,使得区域性和地方性品牌液态奶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2、外资及国外品牌快速切入中国市场
外资及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联合(如参股等)。雀巢、达能、美赞臣等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在中国设立分厂,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它们的品牌具有号召力。而新西兰等其他国家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较晚,同雀巢、达能等企业相比,不具备产品优势,要想在短时间内打开中国市场,必须采用联合的方式,借助国内企业的销售网络快速切入并迅速熟悉中国市场。
3、液态奶竞争上溯到资源竞争
在液态奶企业的竞争力构成中,除了品牌、资金、规模外,奶源也是其重要构成部分。从长远来看,要扩大市场容量,不但要保证质量,也需要较低的销售价格,而较低的销售价格必须以低成本作为支撑,而低成本就需拥有奶源,在销售地拥有奶源,降低运输成本。因此,液态奶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终端产品的竞争上溯到对资源拥有的竞争。
1、低温酸奶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从产品来看,由于巴氏杀菌乳需要一定的运输半径,受制于冷链运输设备不足的影响,尽管其营养价值较高,但短期内无法进行全国性推广。与此同时,常温奶由于不受运输条件的限制且保质期较长(一般为30天)而获得了快速发展,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受运输限制的常温奶实现了全国市场的开拓,成为全国液态奶领导企业。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常温奶依然是中国液态奶行业的主导产品。近年来,低温酸奶由于口感好、种类多,销量逐步增加,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2、产品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
目前行业内液态奶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巴氏杀菌乳和常温奶由于其所需原料、生产工艺基本一致,且均为大宗商品,使得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并不明显,但是对于本身种类繁多的低温酸奶市场,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依然很严重,如原味酸奶、红枣酸奶等产品几乎所有的乳品企业都在生产。产品的同质化使得液态奶企业的竞争手段主要集中在规模扩张、价格竞争和广告宣传方面,这种现象在低端奶市场尤为明显。
3、竞争日趋激烈转向高端市场
在低端奶价格逐渐透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各大液态奶企业纷纷瞄准了高端乳制品市场,通过建立或者并购专属牧场,发展冷链技术,大力推广更为新鲜、营养物质因未经过高温杀菌处理而保留更多的巴氏奶产品,得到了高端消费群体的认可并逐步形成了高端奶市场。在酸奶生产领域,各大液态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特色菌种,以提高产品的特色和营养价值。
4、并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从竞争主体来看,目前液态奶行业通过并购、政策引导等逐步形成了寡占型的竞争格局,大型液态奶生产企业依托其资金、品牌、资源等优势,利用政策引导,逐步并购奶源基地和其他品牌,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这种竞争格局下,中小液态奶企业必须大力开发特色产品,实施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纵然历经价格战、质量风波和行业洗牌等因素影响,我国液态奶行业仍以较快速度发展壮大。目前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按照企业知名度、经营规模和整体实力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以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光明乳业等公司为代表的全国性液态奶企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收入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已经发展成行业领军公司,以常温乳制品为主;光明乳业以常温明星产品配合低温乳制品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
以新希望乳业、三元等公司为代表的区域性领先液态奶企业,在重点经营的区域市场市场份额占据领先地位,和全国性乳企形成有效互补。这些企业能够敏锐感知各地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品质需要和个性化诉求,充分发挥区域性企业灵活经营和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逐渐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并扩展至全国。如发行人以低温鲜奶、低温酸奶产品为主导,在重点经营城市周边布建牧场保证产品新鲜、以重点区域性市场为支点并向全国辐射,形成了其独有的竞争优势。
第三类为地方性液态奶企业,此类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通常只在单个省份或城市内经营,面向单一市场,市场份额小、竞争力有限。
我国液态奶行业经过快速发展阶段的市场淘汰整合,液态奶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目前已经形成向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龙头集中的趋势。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液态奶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