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的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最高的区域分布在工业经济发达,同样也是危废产生量全国占比最大的华东地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华东地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占全国33.32%;其次是华北地区,占全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的18.27%;西北地区的占比为12.87%。
图表:中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量区域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我国危废处理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其中,江苏、浙江和湖南分别位居前三。在医疗废物处理行业,河南、广州、广东企业数量较多。由于我国固废处理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存在一定的进入门槛,企业数量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但是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随着固废处理企业地域性优势逐渐消退,异地并购及横向发展会使强者恒强,使我国固废处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总体而言,虽然经营单位数量增加,但我国危废行业结构性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面对巨大市场,行业自身却长期呈现“小散乱”特征,难有“巨头”显现。根据统计,危废处置企业总产能仅占全国总产能7.2%,仍有大量的危废处置产能需要企业自行消化。就处理量而言,全国仅有不到1%的企业能够处理25种以上的危废,而接近90%的企业处理危废类型少于5种。我国危废处理行业参与者较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危废处理企业产能低于2万吨、2-5万吨、5-10万吨、10-25万吨和25万吨以上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210家、307家、147家、120家和25家,67%的企业危废处理产能低于2万吨。
另外,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前十企业处理资质占比仅为6%,主要原因是危废处理半径短,跨省转移需要复杂的程序,加之以前长期存在的省内转移审批制度,导致省内危废市场都相对独立。所以各地都有一些本地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常常因为经营规模小,资质单一,实际利用产能较低。同时,资金和技术限制小企业发展。危废前期投资大,且技术要求高。以焚烧为例,每吨处臵产能投资额高达3500-6000元。同时由于选址比较敏感、环评等前期手续的审批周期长,焚烧产生的烟气和炉渣处理不当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环保部门对于牌照的发放较为谨慎。
而在高度审慎的监管政策下,拥有处理资质的企业,就变得奇货可居。随着危废管理政策趋严,掌握焚烧设施和填埋场的企业将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占据显著优势。其中资源化业务前期固定资产投入相对较少、对企业融资能力要求较低,尤为适合新晋跨界选手。对此,下一步还需加快构建危废协同处置和综合利用产业体系,提高危废利用总体处置水平。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危废处理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