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物吞吐量增长稳定
2025年1-6月,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同比增长4.0%。其中,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以71375万吨稳居全国首位,唐山港和上海港分别以43357万吨和42559万吨位列二、三位。此外,青岛港、广州港、日照港等港口货物吞吐量也位于较高区间,均突破3亿吨。从增速来看,北部湾港和烟台港表现突出,同比增速分别达到8.7%和6.4%。海铁联运网络的打通及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为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攀升提供了支撑。
2、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
同期,全国主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亿标箱,同比增长6.9%,高于货物吞吐量整体增速2.9个百分点。上海港以2706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稳坐全国“集装箱第一港”,宁波舟山港以2105万标箱紧随其后。深圳港、青岛港、广州港和天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也突破千万标箱,跻身全国港口前六。从增速看,深圳港和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两位数以上正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0.8%和10.1%。深圳进出口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新三样”产品的加速出口,推动了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双位数增长。
3、新兴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尽管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性提高,但全国主要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60余个全国主要港口中,超40个港口2025年1-6月集装箱吞吐量实现正增长,超20个港口实现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3428万标箱,同比增速达23.7%,成为拉动外贸集装箱增长的主要动力。2025年以来,上海港、深圳港、广州港等港口纷纷新增国际航线,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等也针对新兴市场新增航线,以适应外贸市场变化。
4、“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显著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三样”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出口增长12.7%。宁波舟山港创新推出“海铁快线+中欧快航”双快物流模式,打造相关物流通道,为“新三样”出海开辟新途径。青岛港等港口也通过新增航线,为“新三样”产品打通出海快车道。此前,深圳海事局指导相关企业制定光伏储能产品海上运输安全标准,开辟新能源汽车海上运输监管服务绿色通道,推动新能源汽车、大型储能柜海运成本下降,保障“新三样”成为深圳新出口增长点。
1、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量
2024年末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2219个,比2024年末增加196个。
图表:2020-2024年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交通运输部、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024年末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730个、增加140个。
图表:2020-2024年全国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交通运输部、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024年末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16489个、增加56个。
图表:2020-2024年全国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交通运输部、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
2024年末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971个,比2023年末增加93个。从分布结构看,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87个、增加18个,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84个、增加75个。
图表:2024年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分布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交通运输部、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从分布结构看,5-10万吨级(不含10万)占比最大,达到34.10%。
图表:2024年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规模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交通运输部、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从用途结构看,截止2024年,专业化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579个、增加35个,通用散货万吨级及以上泊位698个、增加34个,通用件杂货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63个、增加16个,客货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个、与2023年持平,多用途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93个、增加10个。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港口码头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