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利用性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有色金属行业把握国内和国际市场复苏机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产业链供应链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行业运行整体平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幅较工业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7470万吨,同比增长7.1%,首次突破7000万吨。其中,精炼铜产量1299万吨,同比增长13.5%;电解铝产量4159万吨,同比增长3.7%。
图表:2019-2023年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稳中向好发展,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呈现稳定回升的态势,其中,2020年比2019年增长2.1%,2021年比2020年增长3.1%,2022年比2021年增长5.2%。2023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7.4%,增幅较2022年提高2.2个百分点,较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提高2.8个百分点。2023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7469.8万吨,比2022年增长7.1%。
2023年,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及储能电池的产量,国内新能源装机量以及这些领域产品出口量均大幅增长,成为拉动铜、铝、锌等有色金属消费增长的主要领域。据测算,2023年,上述产业消费铜约300万吨,比2022年增长52%,约占全国铜消费量的19%;消费铝约900万吨,比2022年增长50%,约占全国铝消费量的20%;风电塔筒、螺栓等钢结构设备和光伏钢支架的镀锌消费约为70万吨,比2022年增长51%,约占全国锌消费量的9%。
2023年,我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品种产量持续增长,达到1788万吨,同比增长8%。其中,再生铜产量410万吨,同比增长9.3%;再生铝产量950万吨,同比增长9.8%;再生铅产量298万吨,同比增长4.6%;再生锌产量130万吨,同比持平。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已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的1/3,成为名副其实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大国。
与此同时,随着回收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国内废有色金属回收量稳步增长,支撑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废铜、废铝、废铅、废锌的回收量(金属量)增至1448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废铜回收量约240万吨,同比增长2.1%;废铝回收量约780万吨,同比增长7.6%;废铅回收量约298万吨(废铅蓄电池回收实物量496万吨),同比增长4.6%;废锌回收量130万吨,同比持平。
图表:2019-2023年中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023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788万吨。一方面,再生有色金属已经成为我国资源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2012年以来,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6亿吨,在有色金属产量中的占比为20%,节约矿产资源开采78亿吨。同时在铜铅锌冶炼产能严控和电解铝产能总量控制下,有色金属增量主要依靠再生已成为行业共识。另一方面,近年新能源电池、催化剂回收利用快速增长,再生的镍钴锂及铂族金属将显著缓解中国战略资源短缺情况。
图表:2019-2023年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023年,废有色金属回收额2968.4亿元。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强废渣的回收利用以及废旧物资的回收。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各界对于废有色金属回收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例如,新型废旧收回利用场的建立,有助于整顿市场秩序,改善废旧商品的收购流程,拓宽收购渠道,实现回收环节及时、有效,从源头上促进环境卫生改善。同时,废旧重复利用奖励机制的实施,给予废旧物资收集单位、废旧物资收回利用单位充分奖励,涵盖有色金属耗用、消费、收集、回收等各个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
图表:2019-2023年中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额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经百汇中心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废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