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茧丝绸行业营业收入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丝绸国内消费已经逐步取代出口成为中国丝绸的主要市场。茧丝绸行业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不断加强品种、品质和品牌建设,借助“互联网+”带来的销售渠道扩大机会,不断创新流通和销售模式。随着科技成果不断实现产业化,更多技术应用于茧丝绸产业,产品质量逐渐提升,部分丝绸企也的实体店销售规模也增长迅速。“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茧丝绸行业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时期。2023年,茧丝绸行业营业收入351.89亿元左右。
图表:2019-2023年中国茧丝绸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茧丝绸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1)示范基地推动蚕桑量质提升
得益于商务部出台的连续三年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多地着力打造蚕桑基地,在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不断下功夫,全面提升蚕桑质量。广西、四川、贵州、陕西等地通过积极引进、示范培育桑蚕优良品种,提高小蚕共育质量和水平,推广应用省力化机械化设备,实现桑蚕病虫害统防统治,全面提升蚕桑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浙江、江苏等地坚持科技引领,通过对经营主体、养蚕农户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提高养蚕单产和蚕茧质量。
(2)产业扶贫带动综合效益增加
全国多地将桑蚕业作为特色和优势重点产业来抓,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效率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广西通过产业奖补、安排中央脱贫攻坚综合财力补助资金、加大蚕桑生产基地建设等措施,推进蚕桑生产发展;通过提供养蚕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服务,提高贫困户养蚕积极性;畅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融资贷款。重庆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家庭农场与村集体经济加强利益衔接,给予补助资金助推乡村振兴;蚕茧收购企业、蚕业公司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发力,成功“贷”动蚕桑产业发展。四川制定保护性收购价格,保障贫困户收益;把农技人员搬到“云”上,通过微信群、录制视频及直播等形式,对蚕农进行授课。云南通过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加大技术帮扶、科技兴农培训力度等方式,让蚕桑产业成农民稳定增收的绿色银行。陕西制定出台蚕茧保护收购价格政策和小蚕共育补助政策,有效带动贫困户和普通农户就业增收。江西在苗木购买、蚕沙池建设和技术上给予支持。
(3)产业链协同促进供需适配性
我国茧丝绸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供应链运转稳定性优势凸显,行业表现出强大供给能力、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在供需结构调整不断加深下,行业更加注重供应链稳定性和协同性。丝绸制品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产业链协同有效提升上下游之间信息对接顺畅性,通过供应链资源整合,提高生产效率。智能制造装备、先进工艺进一步推广,纺丝、织造、服装加工等领域逐步实施全链改造提升,以打通全产业链、生产制造关键环节数据流,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大提高。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丝绸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充分发挥需求引导生产、生产创造需求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生产线按照客户的产品订单要求,推动自动化、定制化、柔性化生产。
(4)线上“云端”畅通销售渠道
丝绸企业纷纷加强线上渠道建设,加大直播短视频带货、社交社群电商等模式销售力度,扩大产品宣传,增强与消费者互动,形成线上线下多渠道引流局面,部分企业线上销售实现逆势增长。江苏华佳丝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精简电商渠道,专注与品牌目标相近平台,与博主合作直播带货,重视社群运营,引入分销,线上销售提升明显,同时打破数据壁垒,利用销售数据调控生产。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深刻洞察市场变化与消费者需求,主动对产品形态、营销模式等做出快速调整,借力直播电商,创新产品,推动丝绸口罩、抗菌蚕丝被等新产品线上销售。
(5)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在茧丝绸行业发展方面,国家茧丝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茧丝绸行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平稳发展,切实维护贸工农各方利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9月份,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种桑养蚕规模化、丝绸生产智能化、综合利用产业化,为行业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为蚕桑丝绸产业带来更广阔发展空间和机会。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茧丝绸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