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钻石规模快速增长
自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修改钻石定义,天然钻石巨头戴比尔斯宣布创立培育钻品牌Lightbox,率先在海外掀起培育钻消费巨潮。后续GIA、 IGI及HRD三大国际权威钻石鉴定机构均为培育钻石正名并且陆续推出针对培育钻石的分级检测服务,市场权威机构认可搭建起市场共识,市场逐渐规范,引发海内外消费需求爆发共振。宝石级大颗粒培育钻合成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培育钻石在行业组织建立、技术规范制定、合成和鉴定技术提升、生产成本和零售价格降低、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和明显进步,培育钻石行业进入快速崛起的发展阶段。2023年,培育钻石产量986万克拉,销量765万克拉,销售额19.6亿元。
图表:2021-2023年中国培育钻石销售额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培育钻石获权威机构认可,比天然钻石成本低更环保颜色可控
培育钻石加速崛起,逐步获市场认可。2012年至2015年期间,培育钻石已在部分国家时尚消费市场零星出现,但产品品质不高、价格竞争力不强。2016年前后,我国采用温差晶种法生产的无色小颗粒培育钻石开始尝试小批量生产。2018年,戴尔比斯等钻石珠宝巨头进入培育钻石赛道,建立培育钻石子品牌。培育钻石在行业组织建立、技术规范制定、合成和鉴定技术提升、生产成本和零售价格降低、产能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和明显进步,培育钻石得到大众认可。2019年之后培育钻石接受度已经提高至较高水平,制造成本大幅下降,认可度加速提升。2020年下游加工受疫情影响,培育钻石的市场开拓过程受到干扰。随着2023年疫情影响的逐步解除,行业进一步加速崛起。
培育钻石获国内外权威机构背书,监管介入保障行业规范。2018年7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修订了钻石的定义,删去了“天然”的限定,将实验室培育钻石纳入钻石大类;不推荐使用“合成钻石”以免误导消费者培育钻石不是真正的钻石。同时,FTC也加大了对培育钻石行业的监管力度,要求钻石公司必须说明钻石是开采还是人工合成,禁止在人工合成的钻石上使用已有天然钻石的名称或声称人工合成钻石拥有与天然钻石相同的物理特性,严格审核广告文案中含有类似"环保"的词汇,避免过分夸大培育钻石。2019年7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培育钻石分会在郑州成立,标志着中国珠宝行业对培育钻石的认可。国内外监管措施的加强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培育钻石行业,为行业构建一条清晰的产业链,同时出清一批不规范的小企业,避免小企业将培育钻石包装成天然钻石销售。政府监管的加强能整体促进行业向好发展,成为珠宝首饰行业有益补充。
国际权威机构完善培育钻石鉴定标准,保障行业良性发展。对于品质接近的钻石,消费者无法通过肉眼进行区分,同时为了避免消费者买到莫桑石、锆石等伪钻石,需要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了解所购买的钻石品质。目前国际上权威鉴定机构IGI(国际宝石学院)、GIA(美国宝石学院)、HRD(比利时钻石高阶层议会)均提供培育钻石的鉴定服务。三家鉴定机构根据钻石的颜色(color)、净度(clarity)、切工(cut)及质量(carat)四个方面进行等级划分,简称4C分级,并采用与天然钻石一样的标准对培育钻石进行4C属性分级。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三家鉴定机构均会在报告中标注“LABORATORYGROWNDIAMOND(培育钻石)”并注明培育钻石的生长方法和钻石类型,同时会标注是否经过净度后期处理。
我国珠宝鉴定机构认可培育钻石身份。2019年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发布并实施《合成钻石鉴定与分级》企业标准。2020年NGTC发布《合成钻石鉴定与品质评价》代替2019年发布的企业标准,将人工钻石定名为“合成钻石”或“实验室培育钻石”,对应的英文名称为“SyntheticDiamond”和“Laboratory-grownDiamond”。2021年4月,NGTC推出实验室培育钻石的鉴定和品质分级业务,与现有天然钻石分级证书内容基本一致,仅在证书外观颜色上有些差异。2021年7月,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改《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增加“合成钻石”又称“培育钻石”,为人工钻石定名。国家鉴定机构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均认可培育钻石的市场地位,极大促进了培育钻石在珠宝行业开拓市场的力度。
培育钻石消费者接受度迅速提升,固有观点改变仍需时间。随着各大厂商的长期宣传和消费者教育,消费者对培育钻石逐渐了解。2016年,消费者对培育钻石的认知主要为“假”、“便宜”,到2020年消费者对培育钻石的接受度迅速提升,认知也从偏负面转向中性偏正面,“人工”、“绿色可持续”、“有吸引力”、“美丽”、“价格可接受”等印象也成为主流。受我国近20年来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影响,中国消费者购物消费更加理性,对培育钻石认识更加全面。因此,从地域来看,相比美国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对培育钻石这种科技新生事物接受度更高,对培育钻石印象主要为“科技”、“人工”、“价格可承受”。目前我国培育钻石渗透率比较低,但是随着我国消费者认知度的不断提升,未来培育钻石行业渗透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培育钻石比天然钻石更低碳环保。天然钻石的勘探采掘会对环境造成各方面的影响,包括对地表的严重破坏,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水资源的大量消耗等。根据Frost&Sullivan发布的《毛坯金刚石生产的环境影响分析》,每开采1克拉天然钻石产生57kg碳排放、42kg氧化亚氮、14kg二氧化硫,而合成1克拉培育钻石仅产生0.028g碳排放、0.09mg氧化亚氮。天然钻石的长期勘探采掘也会使大量土壤无法修复、长期不能耕种,而培育钻石在实验室内进行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近乎为零。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努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立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现代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在双碳政策下,培育钻石低排放、绿色环保的属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与年轻一代绿色消费观念契合,有助于培育钻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培育钻石比天然钻石成本更低,价格更具有竞争力。天然钻石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勘探采掘难度大,总体成本高于培育钻石,4C分级相同的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相比,在价格上更有竞争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大。培育钻石的颜色可按需定制,比天然钻石颜色更可控。晶体结构完美的钻石对可见光没有吸收,呈无色透明。当钻石中存在晶格缺陷,这些缺陷能够对可见光选择性吸收,从而使得钻石呈现美丽的颜色。天然钻石形成过程复杂,且晶体形成后在地质环境中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因此晶格缺陷非常复杂,颜色十分多样。典型的彩色钻石包括黄色、蓝色、绿色、粉色、橙色、红色等。然而由于需要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等。天然彩色钻石十分稀有,平均每一万颗天然钻石中有一颗彩钻,价格相当昂贵,尤其是粉色、蓝色钻石。目前彩色培育钻石技术十分成熟,CVD法通过调整化学气体人为掺杂杂质元素就可以合成出黄色、橙黄色、蓝色、绿色、棕粉色等各种颜色。通过人工处理技术对培育钻石进行辐照、多步骤处理也可以获得各种彩色钻石。相比天然彩钻的稀少,彩色培育钻石颜色更可控,成本更低。
3、产业链呈微笑曲线,供给端和销售端享高毛利率
培育钻石产业链按上中下游可划分为上游毛坯钻石生产,中游钻石切割加工和下游品牌零售。其中上游毛坯钻石生产主要以我国为主,目前技术比较成熟。中游印度负责90%以上钻石切割加工,下游品牌端销售以传统珠宝钻石品牌下的培育钻石子品牌以及国产新锐培育钻石品牌为主。整个产业链中,上游制造商和品牌商享有较高利润,毛利率约为60%-70%;中游加工环节利润率较低,毛利率约为10%;下游品牌零售商销售利润较高,毛利率约为60%-70%,整体呈微笑曲线。
上游看中国,中国制造公司提供50%以上培育钻石产量。天然钻石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全球天然钻矿产资源储量十分有限,钻石开采权被几家主要钻石开采商高度垄断。2018年全球前四大钻石开采商及其主要产矿地分别为埃罗莎(ALROSA,俄罗斯)、戴比尔斯(DeBeers,博茨瓦纳)、力拓(RioTinto,澳大利亚)和佩特拉钻石(PetraDiamond,南非),上述四大巨头包揽2018年全球近65%的天然毛坯钻石产量,我国不具有话语权。与天然钻石被国外垄断不同,我国在培育钻石领域占有绝对优势。根据贝恩数据,2020年全球共生产700万克拉培育钻石,其中中国产能达350万克拉,与全球其他地区产能总和相当,占比约50%。其次是印度、美国、新加坡,产能分别达150万克拉、100万克拉、100万克拉,合计占比超过45%。其余产能主要分布在欧洲、中东、俄罗斯等地,占比不超过10%。从制备方法上来看,HTHP和CVD培育钻石产量各占50%,我国和俄罗斯以HTHP法为主,其中我国占有HTHP培育钻石产量的90%。印度、美国、欧洲、新加坡主要以CVD法为主。中国看河南,河南形成培育钻石产业集群,竞争格局稳定。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培育钻石生产集聚地,2021年,河南单晶超过160亿克拉,基本上占全球的80%;金刚石微粉30亿克拉,立方氮化硼6亿克拉,培育钻石300万克拉。截至2021年底,河南超硬材料规上企业超过300家,行业规模约400亿元,其中销售过亿元的企业在30家左右。郑州市、许昌市、南阳市、商丘市等地形成了一个集人造金刚石产品研发、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金刚石产业集群,涌现出中南钻石、黄河旋风、力量钻石、惠丰钻石、联合精密等一批知名的金刚石生产企业,河南省人造金刚石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
中游看印度,印度为主要钻石打磨加工市场。钻石加工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打磨加工成不同形状,因此难以实现自动化生产,需要有经验人员进行切削打磨,人工成本较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由于印度人力成本较低,且进入加工行业较早,成为了全球钻石加工中心,90%以上的培育钻都会被运到印度进行集中加工。因此印度钻石的进出口数据能够一定程度的反应全球培育钻石毛坯和裸钻的需求。根据GJEPC统计,2022年4月-2023年1月,印度培育钻石原石进口金额为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7.46%;印度培育钻石出口金额为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37.13%。2023年1月印度培育钻石出口渗透率为7.1%,同比提升1.2pct,培育钻石市场整体仍处于高景气状态。
下游看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消费市场。培育钻石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各零售品牌和相关配套服务。自2017年5月,施华洛世奇旗下培育钻石子品牌Diama在北美地区开售后,包括全球最大钻石生产商DeBeers、美国最大珠宝零售商Signet、Rosyblue等国际知名厂商纷纷开展培育钻石业务。根据贝恩数据,美国市场培育钻石销量全球占比80%,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消费市场。中国销售市场占比约为10%,与美国相比差距较大,但同时也意味着未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人造金刚石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