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与日俱进,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监测设备市场之一。“十三五”期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文件,逐步搭建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1、我国环境监测仪器销量情况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数据,2016-2022年我国环境监测产品的销量及增长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020年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环保项目开工率、工时、完工率等指标均受到不利影响,但市场规模仍维持在高位。具体情况如下:
图表:2018-2022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碧兴物联招股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环境监测行业主要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度,行业内主要环境监测企业环境监测产品的营收总额达120亿元,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图表:2018-2022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主要企业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碧兴物联招股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3、环境监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市场方向发展趋势
①“双碳”战略下的温室气体监测将成为热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中长期目标和愿景已经明确,为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为整个环境监测带来新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结合连续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手段,依托现有大气监测城市站点或区域站点,逐步增加CO₂等温室气体指标,探索开展城市和区域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污染源温室气体和环境空气温室气体浓度关联性监测,并纳入到常规监测系统中。
②环境监测产品向天地一体化全面拓展。我国监测设备的发展趋势将向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对环境全方面监测的要求。环境监测网络将从省级到地级、到县级全面覆盖;环境监测范围由较窄领域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指标不断增加;环境监测空间从地面向地下延伸,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③现代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将成为重点。“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进行地下水监测、海洋监测、农村监测、温室气体监测等网络建设;实现全国统一的大气和水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联网,环境监测超级站、组分站、边界站、背景站、区域站和卫星遥感等特征性监测数据联网,构建统一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未来我国将建立基本覆盖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地面监测站点,加强环境专用卫星与无人机的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④环境监测将向提供数据服务的趋势发展。一方面,随着政府购买服务逐渐在环境监测领域推广,环境监测领域数据资源将整合其他信息,进一步开发和共享,从而为企业或政府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在全国的逐步推广,对于排污企业而言,也需要环境管理数据及相关分析,从而管理自身的各项环境交易指标,并通过节能环保的精细化管理而获益。在政府及污染企业对环境监测数据服务需求逐步增强的过程中,环境监测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监测企业正在沿着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到运营服务商,进而向数据服务价值提供商转变。
(2)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装备将向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环境监测指标向组分监测、前体物监测等倾斜;监测技术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光学/光谱学分析、质谱/色谱分析方向发展;监测参数向多参数实时、在线、自动化以及区域动态遥测方向发展;监测技术将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相融合,推动环境监测从单一的仪器设备监测,向物联网化监测系统及管理平台发展。
4、环境监测市场规模预测
随着环境监测网络下沉拓展,监测站点将大幅增加,我国将实现国、省、市、县、乡五级全覆盖,催生新的市场空间;在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大背景下,排污许可制度逐步完善,更多行业的企业排污监测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十四五”期间,环境监测行业将每年新增2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