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行业位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农民生产种子的收益高于种植水稻的收益、种植杂交水稻的收益高于常规水稻的收益,种子行业的发展对下游种植业的发展和农民收益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表:种子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种子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种植业。由于种植业单位面积用种量基本保持稳定,所以决定种子产业市场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为种植业的市场规模。种植业的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种植粮食的盈利能力,种植品种盈利能力越强,农民生产积极性越高,该品种的市场规模就越大。决定粮食盈利能力的因素是粮食价格和粮食产量,粮食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粮食产量在种植面积确定的情况下由单位产量决定,剔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优质的种子、良好的作物管理是保证粮食高产出的关键,这就要求种子企业不仅要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能不断地向市场提供更加高产优质的种子产品,还要具备强大的营销服务能力,以满足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此运营模式以政府职能部门为运营主体,依据政府下达的行政指令或指导计划对种业运营活动实施管控,运营组织模式依行政隶属关系进行构建。例如,由河南农科院培育的玉米良种“郑单958”的技术推广模式就属于以政府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种业产业链运营模式,对该玉米良种进行技术推广时,以全国农技推广总站为领导,各级地方农技推广部门依据总站下达的指导计划进行运营,形成了较完整的良种技术推广组织体系,开展玉米良种技术的推广与服务。由于政府职能部门作为运营主体,为玉米良种技术推广的运营提供了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得“郑单958”2000年-2004年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35亿亩。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通过行政指令或指导计划、政策优惠、技术服务等多种手段主导运营种业的某项活动,使其在较短时期内达到规模化扩展与有序化演进。
此运营模式以“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业公司为核心,依靠其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产品组建而成。种业供应链运营模式的运营目标是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益与效率的最优化,供应链成员之间在相互信任、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上实施对运营活动的共同管控。供应链各成员之间不是行政隶属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为了共同利益而集结在一起的合作伙伴关系。由于种业供应链是围绕大型种业企业组建而成,所以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往往需统驭整个供应链的运营。例如,以丰乐种业为核心的种业供应链运营模式,最初依靠丰乐种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西甜瓜良种组建而成,在育、繁、推、销的整个供应链运营过程中,丰乐种业以供应链整体效益与效率最优为目标,带领伙伴成员开展业务流程重组,实现产品及服务创新,合理配置资源,较好地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伙伴成员的“多赢”。
此运营模式的运营主体大多是中小型种业企业,在种子育繁推销过程中,以某一业务环节为主,例如以制种为主的种子繁育基地,以种子加工为主的种子加工企业,以种子销售为主的种子营销企业等。这类运营模式的运营主体往往以实现企业自身效益最大化为运营目标,运营客体较单一,运营流程较简单,业务规模较小,运营手段与方法较简单。
(1)依据主体职能目标不断完善主体功能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出在中国种业企业创新“双核力”(新品良种研发能力与良种营销能力)尚无法均衡发展阶段,应实施倾向性阶段发展战略。现阶段的创新目标应该是实施种业企业及其商品良种的品牌创新,首先需提高良种信息技术服务的质量及满意度,实施商品良种及其技术服务的精准营销。种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能否实现取决于种子消费能否实现,只有努力提升中国种子消费者的整体素质,才能扩大种子消费规模,为种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开拓广阔发展空间。随着种业协会的转制,其中介与桥梁功能将不断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作为种业运营主体,主要通过政策、法律、经济等手段对种业实施宏观管理、控制与监督。
(2)增加自主知识产权高端商品良种并提升其技术附加值
世界最大的跨国种子公司孟山都被称为“转基因帝国的主宰”,主要原因是该公司拥有世界70%左右主要转基因良种生物技术的专利。中国种业只有增强自主知识产权高端商品良种的新品研制能力和良种营销能力,为种子消费者提供更多具有中国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商品良种,满足消费者的商品良种应用技术服务需求,才能使凝结在商品种子上的科技进步成果得以转化,物化为真正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驱动要素。
(3)实施供应链管理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供应链的驱动模式一般划分为推动型、拉动型和推拉型三种:推动型供应链的驱动力是企业产品生产能力,拉动型供应链的驱动力是客户需求,而推拉式供应链的驱动力同时来自于市场的客户需求拉动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推动,种业供应链符合推拉驱动模式。种业企业应主动实施供应链运营,并满足供应链推拉驱动模式的要求。因此,从种子新品研发经繁育、加工到推广应采用推式驱动策略,以实现种业供应链整体资源的最优配置及供应链总成本的最小化为目标,应特别注重种子新品研发能力的提升。进入营销环节应采用拉式驱动策略,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正确理解与把握,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4)合理利用管控模型对种业运营层次进行界定
对运营层次进行界定,主要目的是为运营模式寻找匹配的管控模型,并确立建模依据。中国种业自2000年真正步入市场化之后,已逐步形成多元化竞争主体,多元化运营模式并存的格局。以多元化运营模式并存为基础思想,依据种业供应链四维度结构模型,综合考虑中国种业运营现状,提出一种有利于中国种业发展的运营模式,并提供易于操作的管控模型。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种子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