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燃气表行业上游参与者由皮膜、基表、阀门、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的供应商组成;中游参与者为智能燃气表制造商;下游参与主体包括燃气公司。
图表:智能燃气表行业产业链分析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1、上游分析
智能燃气表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包括皮膜、基表、阀门、电子元器件等,因此智能燃气表上游参与者由以上原材料供应商组成。其中,皮膜的密封性对智能燃气表使用安全存在重要影响,受空气质量影响严重,当前智能燃气表制造商对皮膜采购依赖于进口。基表的组成部分包括密封圈、齿轮、字轮盒等零件,在中国生产厂商数量多,价格透明。单个基表成本约70-80元,整体利润率偏低,约5%。阀门的生产地集中于温州,民用燃气表、工商业用燃气表对阀门的需求存在区别,其中,民用燃气表的阀门成本价约3-4元,添加止逆阀的民用燃气表阀门成本约3.5-4.5元。电子元器件包括控制器、集中器等智能模块,毛利率高,如控制器毛利率约20%-30%。
2、中游分析
智能燃气表中游参与主体为智能燃气表制造商,代表企业有新天科技、金卡智能、威星智能、先锋电子、青岛积成等。
智能燃气表行业中,上游基表供应商与中游智能燃气表制造商存在重叠。基表供应商在为智能燃气表制造商提供基表的同时,亦直接生产智能燃气表产品,属于智能燃气表制造商。如上海真兰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兰仪表”)、浙江蓝宝石仪表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前卫克罗姆表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前卫克罗姆”)等。
智能燃气表行业中游环节,存在贴牌生产,即OEM、ODM代工生产。智能燃气表生产过程中,硬件、软件产品研发环节附加值高,基表组装附加值低。因此,智能燃气表制造商倾向于将基表生产外包给基表供应商,产品研发部分由企业内部负责。
3、下游分析
当前,智能燃气表尚未在市场上实现自由流通,仅燃气公司具有采购资格。由此,智能燃气表行业下游参与主体为燃气公司,燃气公司在智能燃气表行业占据较高议价能力。
燃气行业较为特殊,当燃气泄露时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高,燃气公司需对燃气整体安全进行管控,包括管道建设、气源开采、高压管线管理、管道漏气维护、燃气有关设备安检等,一次性投入极高。因此,燃气公司必须为国有企业或大规模合资企业。
中国燃气公司主要包括两类:(1)拥有地方燃气专营权的地方燃气公司,如长春燃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跨区域经营的燃气公司,如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等。
燃气公司与智能燃气制造商之间的合作是动态的,燃气公司对智能燃气表制造商的合作考核涉及燃气表产品价格、产品功能、产品适用性、产品售后维护服务等多个方面。整体而言,燃气公司与智能燃气表制造商之间的合作模式包括三种:(1)通过招投标实现合作:由燃气公司发布智能燃气表采购招标公告,各智能燃气表制造商参与投标,燃气公司择优选择,并签订合同形成合作关系,是最常见的一种合作模式;(2)通过股份实现合作:燃气公司购买智能燃气表制造商的燃气表产品,智能燃气表制造商将部分股份划给该燃气公司,如中国燃气与威星智能已通过此模式实现合作;(3)通过资金实现合作:如燃气公司需要建立气站,一次性投入过高,可由智能燃气表制造商出资建立,燃气公司在5年或10年分期还清建立气站所需资金,在此期间燃气公司购买该智能燃气表制造商的燃气表产品,以此实现双方资源整合。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智能燃气表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