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行业是指在中国境内从地下采掘煤炭资源,并经过加工、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将煤炭用于工业、农业、生活、能源等方面的产业。煤炭是中国主要的化石能源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在工业生产、电力供应和城乡居民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中国煤炭行业包括煤炭的勘探、开采、加工利用、煤制品生产、煤炭运输等一系列环节,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中国煤炭行业也面临着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实现高效、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一、煤炭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煤炭行业的产业链由上游煤炭资源开采、中游煤炭加工运输、以及下游行业煤炭能源利用三个部分组成。上游煤炭开采主要包括煤炭勘测、采矿、选煤等环节。煤炭勘探是发现煤炭资源、确定煤层厚度、质量等指标的过程;采矿是将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并送往加工厂、发电厂等地;选煤是对矿产进行分类分级并筛选出符合不同客户需求的煤种。中国煤炭原材料储量丰富,已探明储量为1,432亿吨。中游煤炭加工与运输环节主要包括煤炭加工、销售和物流等环节。中游煤炭企业的市场份额相对集中,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全国煤炭产量排名前十的煤炭企业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达到78.8%。从下游应用来看,中国煤炭行业产业链下游的重要构成主要包括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冶金、以及其它应用场景。其中电力煤炭消费量占比最大,2022年达到了62%,钢铁和建材分别达到了12%和9%,化工和冶金达到了6%和5%。
图表:煤炭行业产业链分析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根据国家政策和ESG发展方向所要求的的煤炭企业架构转型和瘦身计划,中国煤炭企业面临着在效率、清洁、和产业链协同三方面的提升的必然发展趋势。未来,优秀中国煤炭企业必须在产业链资源效率整合和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效能和环保的大目标下,持续为中国的工业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并购和关闭低效煤矿企业的方式进一步加快中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中国煤炭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都需要在内部进行组织架构改革以来减少产业链协同的阻力,加大对清洁煤、能源转型,多元化发展等中国能源行业发展核心概念的投资将会成为中国煤炭企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煤炭产业链上游分析
上游煤炭开采主要包括煤炭勘测、采矿、选煤等环节。煤炭勘探是发现煤炭资源、确定煤层厚度、质量等指标的过程;采矿是将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并送往加工厂、发电厂等地;选煤是对矿产进行分类分级并筛选出符合不同客户需求的煤种。从原材料供应来看,中国煤炭的储量丰富,到目前中国煤炭已探明储量为1,432亿吨,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3.3%,从储量上仅次于美国(23.3%)、俄罗斯(15,1%)、和澳大利亚(14%)。2019-2021年的煤炭已探明储量分别为1,438.3亿吨、1,438.2亿吨、以及1,438.1亿吨,整体趋于稳定。从原材料地域分布来看,中国煤炭资源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征。山西储量最多,其次为内蒙古、新疆和陕西,储量均超越150亿吨;广西、浙江、广东、和西藏储量最少,均少于1亿吨。从生产成本角度分析,中国煤炭行业上游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采掘成本、人工成本、和矿山设备折旧成。其中采掘成本为核心,全国规模以上煤炭采选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采矿和采掘服务业成本为85.28元,占总成本的58.15%。近年来,采掘成本也呈现波动趋势,2018年-2021年,全国平均采掘成本为270.4元/吨、232元/吨,244元/吨,以及2021年的253元/吨,整体趋于稳定,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从中国煤炭产品单价分析,中国2018-2021年的煤炭年均价分别为590元/吨,622元/吨,650元/吨,以及648元/吨,呈现上涨趋势,与成本趋势一致。综上所述,煤炭行业的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端来看,矿产储量趋于稳定,成本和单价在逐年提高。
三、煤炭产业链中游分析
中游煤炭加工与运输环节主要包括煤炭加工、销售和物流等环节。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中游企业主要通过对原材料煤炭的采购、加工和销售的环节进行优化和资源整合来提高总体盈利能力。此外,受到ESG政策的影响,中游企业近年来逐渐加强生产流程管控和质量安全管控,一些大型企业如中国家能源、晋能控股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希望通过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满足ESG合规要求一方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盈利水平。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披露,中国煤炭行业中游企业的前十大龙头企业(按市场份额从大到小)为国家能源集团(14.0%)、晋能控股集团(9.4%)、山东能源集团(6.3%)、中煤能源集团(6.1%)、陕煤集团(5.2%)、山西焦煤集团(4.3%)、潞安化工集团(2.4%)、华能集团(2.1%),国家电投集团(1.9%),以及淮河能源集团(1.8%)。从企业披露信息观察,作为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至少具备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能力两个核心竞争点,国家能源集团、与山东能源集团的市值和营收规模分列第1、2位,两家企业均拥有煤炭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链的整合能力,并在业务拓展的多元化全国领先。从煤炭行业产业链中游加工技术来看,煤炭的原煤流程主要为煤炭分级、洗煤、脱水、再脱灰的工业流程。为了各行各业的应用,煤炭加工主要采用的技术有:煤选、煤炭热解、煤液化、以及煤气化。1.煤选技术是通过物理分离、化学分离和生物分离等方法,去除原煤中的灰分、硫分和水分等杂质,以提高煤的品质。中国的煤选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国内企业如洛阳矿机、江苏中煤科工集团等在煤选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2.煤炭热解煤焦化是将煤炭在缺氧或低氧气氛下进行高温分解的过程。热解后产生的焦炭、焦油和煤气等产品可以用于制造合成氨、合成甲醇、合成天然气等。目前,国内龙头企业如神木天元、中国石化等在煤炭热解领域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河钢集团等大型钢铁企业拥有庞大的煤焦化生产能力和专业煤焦化设备,产品质量稳定可靠。3.煤液化是将煤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煤液化产品主要是合成油、合成汽油、合成柴油和液化气等。目前,国内企业中,云维股份、冀中能源、兰花科创等企业在煤液化领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4.煤气化是将固体煤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主要通过热解和气化两种方式进行。热解是在高温下使煤分子分解成小分子,气化是在高温和压力下将煤分子与水或氧气反应生成气体。煤气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能源转化、化学工业、合成液体燃料等领域。煤气化领域的领先企业有中煤能源、华鲁恒升、新奥股份等。
四、煤炭产业链下游分析
从下游应用来看,中国煤炭行业产业链下游的重要构成主要包括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冶金、以及其它应用场景。其中电力煤炭消费量占比最大,2022年达到了62%,钢铁和建材分别达到了12%和9%,化工和冶金达到了6%和5%。从存量煤炭产地分布来看,西南地区以钢铁和电力为主,西北地区以电力和煤化工为主,华北地区以电力、焦化、钢铁、煤化工、冶金为主,东北地区以电力为主,陕晋蒙地区作为煤炭的主要产出地,存量煤炭种类覆盖下游全应用领域。从下游的需求端分析,首先,煤炭是电力的重要能源。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工业用电量为5.84万亿千瓦时,其中煤电发电量为3.14万亿千瓦时,占比约为53.8%,煤炭仍为工业用电的主要能源提供材料。煤炭在居民用电的占比近年来在逐渐缩小,2020年煤电发电量仅占居民发电的1.9%,这是因为随着城市化和能源清洁化的不断推进,家庭用电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其次,煤炭是钢铁行业的重要的消费能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1-11月,中国钢铁行业累计产量为12.72亿吨,其中炼钢用焦炭消费量为5.5亿吨,炼钢用生铁消费量为1.12亿吨。最后,煤炭是水泥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在生成水泥的过程中,通过直接燃煤和混合燃料的方式,煤炭在水泥生产中提供了约80%的热能需求;煤炭还可以促进水泥熟料的烧成反应,提高水泥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据此,煤炭暂时在建材行业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在ESG政策和新能源发展的推进让煤炭在传统运输和民用的领域占比越来越小,但是其在发电和工业领域的重要性短时间内还无法被替代,将继续扮演中国工业领域的重要角色。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