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议价能力:主要原材料依赖进口严重,供应商整体议价能力较强。
对于体外诊断试剂,上游供应商主要提供诊断酶、抗原、抗体以及一些其他生物化学原料,这些关键原材料开发领域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质量控制要求高等原因,主要被外国的公司,如瑞士的罗氏、日本东洋纺等少数公司垄断,我国原材料领域的产业发展面临着与IT业的芯片类似的尴尬境地,我国的体外诊断公司的试剂原材料主要是依赖于进口,因此这些外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很强,我国的体外诊断试剂厂商只能被动接受。
购买者议价能力:在中低端和高端市场,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有所不同。
体外诊断的高端市场主要被几大巨头垄断,Roche、Abbott、Siemens、Beckman及Johnson&Johnson等,主要为国内的三甲医院,门诊人数较多,对产品性能以及可靠性要求更高,几大巨头对产品的侧重有所不同,可供选择的产品不是特别多,导致购买者议价能力有限,目前仍是国际厂商长期占据高端市场,国内厂商只能加快速度追赶。在中低端市场,社区乡镇医院以及县级医院,由于国内厂商较多,同质化产品严重,很多采用政府招标形式采购,对市场价格相对敏感,购买者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潜在进入者:行业壁垒较高,进入较难。
技术壁垒:体外诊断试剂行业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市场准入壁垒:在我国,体外诊断企业要进行诊断产品的生产,要向国家食药监局申请一些列的许可证书。产品上市前,要经过注册检验、大规模临床验证以及最终获得国家的报批等层层流程。生产过程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体外诊断生产企业的监督非常严格,随时对企业有突击检查。所以对潜在进入者来说,市场准入壁垒较高。
体外诊断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庞大的市场以及较高的毛利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厂商,一些医疗器械公司,之前未涉及体外诊断产品也慢慢地在扩充产品线。需求的增加带来的也是竞争的加剧,行业并购整合已成常态,未来国内厂商的竞争格局也会重新分布,最终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占据大部分市场,大部分的中小规模的体外诊断企业会被淘汰,所以企业要想能够长期获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存活下来,必须要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总体来看,我国共有体外诊断企数量多、规模小、整体质量和技术水平较低、竞争实力弱,竞争较为激烈。不过随着国内企业研发、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市场逐步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但割据竞争的格局没有改变。
替代者分析:行业本身没有替代者,更多的是行业内部技术升级替代。
体外诊断行业没有替代者,不同的诊断方法在技术的成熟度、发展水平和侧重点上存在差异,相互之间亦无法被完全替代。但同一诊断方法内部则进行着技术升级,如基因测序对即时诊断以及免疫诊断的替换。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