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场销售规模稳步扩大
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位居农业产业链顶端,对于保障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作为世界重要农业大国,常年用种量达1250万吨,行业需求空间巨大。2024年我国种子市值规模约1561.4亿元。2000年以来,我国种子行业快速发展,但与美国等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未来我国种子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种子商品化率逐渐提高
受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影响,农户自留种的生产习惯尚未完全改变,商品化种子使用率有待提高。国际上种子商品化率平均可达70%,发达国家更高达到90%以上,与这些国家比,我国常规水稻、小麦、大豆等商品化率比较低8。农户自留种由于发芽率不高,品种纯度较低,对病虫害抵抗力差,单产十分不稳定,收获的农产品质量差异也较大,因此国家不提倡农户使用自留种。近年来,国家通过出台实施良种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户使用商品化良种以提高单产;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种子商品化率明显提高。
3、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种子行业市场化程度快速提高,市场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整体呈现“企业多、分布散、集中度低”的竞争格局。市场占有率方面,目前我国前50强种子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仅30%左右,而美国孟山都和杜邦-先锋两大种业巨头国际市场占有率则高达近40%。由于行业内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加上种子生产与销售时间间隔较长,导致整个行业的生产出现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产能过剩。2011年修订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种业的进入门槛,必将加速行业内部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势集中。
4、研发主体逐渐向企业转移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育种工作主要由科研院所完成,一方面科研院所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理论研究实力较强,另一方面我国对种子品种权保护不够,企业育种积极性不高。实践表明,科研机构所开展的研究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难以达到商业化育种研究的目的,并在相当程度上分割了国家的科研资源。为进一步推动种子新品种培育,1997年颁布实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通过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企业的自主研发积极性。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近一百家,研发投入逐年提高。
我国作为世界重要农业大国,常年用种量达1250万吨,行业需求空间巨大。2024年种子行业市值规模约1561.4亿元。受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影响,农户自留种的生产习惯尚未完全改变,商品化种子使用率有待提高。国际上种子商品化率平均可达70%,发达国家更高达到90%以上,与这些国家比,我国常规水稻、小麦、大豆等商品化率比较低。近年来,国家通过出台实施良种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户使用商品化良种以提高单产;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种子商品化率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国种子行业市场化程度快速提高,市场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整体呈现“企业多、分布散、集中度低”的竞争格局。市场占有率方面,目前我国前50强种子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仅30%左右,而美国孟山都和杜邦-先锋两大种业巨头国际市场占有率则高达近40%。由于行业内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加上种子生产与销售时间间隔较长,导致整个行业的生产出现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产能过剩。《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了种业的进入门槛,必将加速行业内部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势集中。
图表:2020-2024年中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种子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