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内煤炭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产煤省区和煤炭企业扎实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煤炭优质产能有序释放,煤炭产量保持增长,煤炭进口量再创新高,国内煤炭供需总体平衡,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1、煤炭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7.2亿吨标准煤,比2022年增长5.7%。煤炭消费量增长5.6%,原油消费量增长9.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7.2%,电力消费量增长6.7%。随着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进程的加快,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比2022年下降0.7个百分点。
2、煤炭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6.6亿吨,比2022年增长3.4%。煤炭先进产能平稳有序释放,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中煤协会直报大型企业原煤产量完成31.6亿吨,增长4.4%,占全国原煤产量的67.1%。
3、煤炭进出口。根据国家海关数据,2023年全国煤炭进口量47489.9万吨,比2022年增长61.8%,出口447.2万吨,增长11.7%。
4、煤炭发运。根据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铁路累计发运煤炭27.5亿吨,比2022年增长2.6%。
5、煤炭库存。根据协会数据,2023年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比2022年末增长1.5%;全国火电厂存煤处于历史高位,存煤可用约26天;主要港口存煤比2022年末增长14.1%;其中环渤海港口存煤增长8.2%。
6、煤炭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22年增长12.1%,增幅比2022年回落12.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增幅比2022年回落35.7个百分点。
7、行业效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营业收入3.5万亿元,比2022年下降13.1%;实现利润7629亿元,下降25.3%
8、行业科技水平。煤炭行业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全行业获得中国专利奖共20项,其中,“基于N00工法的极薄煤层长壁开采方法”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全行业评选出煤炭行业科技奖393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46项、创新团队9个。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发布18项国家标准、100项行业标准,一大批发展亟需的团体标准发布实施。中煤能源陕西公司大海则煤矿打造世界最大立井煤矿全矿井智能化标杆,特大型煤矿全矿井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装备入选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在陕煤集团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建成运行,有力推动煤机装备产业升级。首套矿井甲烷(瓦斯)排放智能监测计量系统上线运行,推动煤炭企业甲烷排放计量技术进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格力电器公司联合研发的“深部矿井热害治理新型制冷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超高压比I类防爆半封闭螺杆压缩机填补了行业空白。
9、煤炭市场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复杂严峻。煤矿生产依然面临事故频发、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采掘接续问题突出、灾害治理不达标、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2)水电、新能源出力不稳考验煤炭兜底保供能力。水电方面,水电占比较高的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对煤电兜底保障的要求更为明显,这对区域煤炭稳定供应形成挑战。新能源方面,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光伏发电出力将受到明显制约,也需要煤电加大顶峰出力确保电力稳定供应。(3)部分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欠佳。2023年,国有大型煤炭、煤电企业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情况较好,有效发挥了我国电煤、电力保供主力军作用,而部分民营企业、贸易企业电煤中长期合同兑现情况不够理想。
10、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回顾
(1)全国煤炭供应总量再创新高,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础更加坚实。“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增煤炭产能6亿吨1年左右。全国原煤产量分别于2021年、2022年跃上41亿吨、45亿吨台阶,2023年达到47.1亿吨,年均增长4.5%;原煤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2023年煤炭进口量达到4.74亿吨,比2020年增加1.7亿吨。煤炭的安全稳定供应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特别是在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中,煤炭行业践行“国之大者”,全力以赴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点亮了万家灯火、温暖了千家万户,以煤炭的“稳”和“增为全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2)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持续优化,东中西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十四五”以来,中部地区原煤产量由13.1亿吨增加到16.0亿吨,占全国的比重增加0.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原煤产量由23.2亿吨增加到28.5亿吨,占比增加1.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原煤产量下降3049万吨,占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原煤产量下降978万吨,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2023年,原煤产量超亿吨的省(区)共有7个比2020年减少1个,原煤产量41.8亿吨,占全国的88.7%。晋陕蒙新四省(区)原煤产量38.3亿吨,占全国的81.3%比2020年增加7.78亿吨、提高3个百分点。陕西、内蒙古、山西原煤产量分别在7亿吨、12亿吨、13亿吨的台阶上再创新高;新疆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煤炭产量较2020年增长近2亿吨,“疆煤外运”突破1亿吨,已经成为全国煤炭供应的新增长极。榆林、鄂尔多斯原煤产量分别突破6亿吨、8亿吨大关,两市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30.2%。山西、蒙西、蒙东、陕北和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煤炭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煤矿先进产能加快释放,煤炭输送通道体系日益完备,全国煤炭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3)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煤炭生产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3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300处左右;其中,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1处、核定产能13.3亿吨/年比2020年增加29处、产能5.1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24处左右、设计产能3.1亿吨/年。年产30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下降至1%以下。全国建成安全高效煤矿1146处、百万吨采煤队683个。安全高效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平均产能273万吨/年,月平均综合单产16.56万吨,原煤工效16.77吨/工,主要生产指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百万吨死亡率0.00069,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以一井一面、连续运输、机电一体、采掘合一、绿色智能等为主要特点的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模式在不同省区全面铺开.
大型煤炭企业引领能力显著增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取得新突破,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建设取得新成效,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扩容提质取得新进展。17家企业原煤产量超5000万吨原煤产量合计约为26.9亿吨,占全国的57.1%;8家企业原煤产量超过1亿吨,原煤产量合计21.4亿吨,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5.4%。7家煤炭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兖矿能源荣获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十四五”以来,煤炭行业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0多家、绿色工厂30多家。
数字煤炭建设全面推进。煤炭行业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产业、数字生态文明等一体化统筹推进。矿山领域商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应用,露天煤矿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十四五”以来,建成了一批多120吨级充电重卡投入运行。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00多个增加到1600个左右;煤炭数字产业营业收入、利润、研发投入等主要指标均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长态势,相关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超25%;在5G应用、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走在工业行业第一方阵;以共享中心为代表的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数字化管理系统普遍推广应用;以煤炭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为主业的主板上市公司增加至13家数字煤炭建设助推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的新赛道。
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一大批企业持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前沿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型储能、工业软件、智慧物流、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推动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钠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应用,尼龙新材料突破“卡脖子”技术,多项创新成果填补技术空白、实现进口替代。年产2000吨电子级碳化硅粉体项目进入试生产。一大批新产业、新项目落地见效,培育形成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推动传统煤炭企业由单纯以煤为主向煤炭产业、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转变,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新赛道上,正书写新的精彩。
(4)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显著增强。夏季和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市场分析、企业合作、投资促进、金融服务、产运需衔接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动力煤、炼焦煤企业常态化交流协调机制更加完善,煤电、煤钢、煤建材等行业间联系渠道更加畅通,煤炭期货市场不断培育发展,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显著增强。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发挥了维护煤炭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煤炭生产成本调查和煤炭市场价格监测不断强化,充分发挥了市场决定作用和有效发挥政府作用,为全国煤炭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行业自律和企业自我约束意识不断增强,市场交易行为更加规范。截至2023年底,全行业共评出信用等级AAA级企业1199家。
(5)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进展世界首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装备、深部矿井热害治理:新型煤基纳米碳氢炸药及制备工艺技术、含氦煤层提取高纯氦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国产化智能刮板输送机突破500米长运距技术瓶颈,极薄煤层液压支架研制成功,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行业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2023年,全行业重组和获批建设1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9个应急管理部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全行业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20项,其中,“基于N00工法的极薄煤层长壁开采方法”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评选出煤炭行业科技奖393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46项、创新团队9个。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18项国家标准100项行业标准发布实施。4项成果入选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
(6)“人才强煤”战略扎实推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果丰硕。煤炭高等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快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办学能力持续提升,全国煤炭远教网建设全面推进,乌金蓝领素质提升工程、煤炭大讲堂、实用小课堂走进煤矿基层。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煤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团队。“十四五”以来,国家开放大学煤炭学院形成由2个本科专业、3个大专专业、3个中专专业相互衔接的学历教育办学体系。全国煤炭远教网课程涵盖煤炭生产及关联产业22个板块,注册用户达到67万。举办行业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培训42期,培训行业班组长6000余人。累计完成职业技能水平评价9.7万人次,命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832名、技能大师工作室101个。煤炭行业3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6人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1人入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2人被授予“中华技能大奖”,5人入选第二批中央企业“大国工匠”培养支持计划,28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250人荣获“煤炭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7)管理创新扎实推进,煤炭行业企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成功举办,发布推广“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40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2项。举办煤炭企业管理创新大讲坛25期,播放量超过10万次。对标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培育出2023年煤炭行业品牌标杆5个、标杆煤矿16处,形成标杆案例53个、标杆模式8个。煤矿班组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先进班组管理创新经验得到推广,煤矿班组管理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充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矿集团资源枯竭型矿区转型发展创新技术与模式示范项目等9个企业和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煤炭企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守安全生产底线,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基础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重大风险和隐患全过程动态闭合分级管控,大力推进煤矿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煤矿安全基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2023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94。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成效。煤炭全生命周期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煤炭深加工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低阶煤干法分选技术工程应用实现新突破。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持续推进,全国煤电装机超低排放改造超过10.3亿千瓦,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燃煤电厂烟气污染排放控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低阶煤分质利用、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等项目稳步推进。煤矿甲烷排放制度逐步建立,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政策日趋完善。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不断进步,理念创新和产业实践取得积极进展,富油煤地下原位热解采油技术、绿色减碳地面瓦斯抽采综合利用项目等实现突破,煤基资源开发利用效能持续提升。煤炭加快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转变,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迈进,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23年,煤制油、煤制气、煤(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到931万吨/年、74.55亿立方米/年、1872万吨/年、1143万吨/年,产量分别为724万吨/年、63.35亿立方米1年、1725万吨1年、547万吨/年。
(9)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大,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矿区循环经济稳步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初步统计,2023年,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入洗率69.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处置率、土地复垦率分别为74.6%、73.6%、57.9%;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为9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原煤生产综合电耗为23千瓦时/吨,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气共采、煤水共采等绿色开发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矿工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矿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通过加大矿区地质环境恢复和生态修复力度,创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工业遗址公园,探索构建“工业+旅游”“工业+现代农牧业”“工业+乡村振兴”等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新模式,全国一大批采煤沉陷区和露天排土场环境治理工程逐渐显现出生态效应,矿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产业更繁荣,实现了从“绿起来”向“美起来”“富起来”的转变。
(10)文化艺术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矿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煤炭工业劳模表彰大会成功举办,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了续煤炭光荣传统、书写时代崭新篇章的浓厚氛围。中国煤矿艺术节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活跃了矿区文化生活,展示了煤炭行业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风貌。“中央媒体矿山行”活动走进山东能源、徐矿集团、国家能源准能集团,记录伟大时代,讲好煤炭故事,传播煤炭声音,讴歌煤炭实践,展现新征程煤炭企业发展新形象。“中国作家走进煤矿”系列活动,讲述了生动感人的煤炭故事,描绘了悠久深厚的煤炭文化,展现了绚丽多彩的煤炭梦想。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推出了一批煤矿文学精品力作,照亮了火热矿山,树立了煤炭行业新形象。红柳林矿业公司、河南能源义煤集团等9个煤炭行业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评估认定,成为新时代红色地标。第三届微党课大赛成功举办,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矿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乌金杯系列赛事持续开展,煤矿体育健儿在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等重大赛事上再创佳绩。安全文化主题活动促进安全理念的牢固树立。煤炭工业修志工作硕果累累,新闻舆论阵地不断拓展行业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11)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中国煤炭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成功举办,展会规模、社会关注度、国际影响力取得新突破。2023中国国际煤炭发展论坛凝聚了全球煤炭行业共识。第22届世界选煤大会申办成功。中国煤炭工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功能显著增强。煤炭企业援建的巴基斯坦塔尔煤田煤电一体化项目、乌兹别克斯坦沙尔贡煤矿现代化改造项目建成投产。中国中煤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等大型企业智能化煤矿综采成套装备及技术服务成功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等大型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高端装备、前沿技术、科技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拓韩国市场取得重要成果。煤炭行业国际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