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管材是高科技复合而成的化学建材,是继木材、钢材、水泥之后,当代新兴的第四类新型建筑材料,受到管道工程界的青睐。塑料管道上游主要是煤炭、石化行业和金属材料供应商,下游主要是市政、建筑、农业、电力、通信、燃气等行业。
图表:塑料管道行业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1、主要原材料种类
聚乙烯(PE):PE是塑料管道生产中极为常用的原材料之一。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柔韧性以及较高的强度,适用于多种场景,如给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根据密度不同,可分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HDPE凭借其高强度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在大口径供水、排水管道中应用广泛;LDPE和LLDPE则常用于制造小口径的软管和一些特殊用途的管道。
聚氯乙烯(PVC):PVC也是塑料管道的重要原材料。它具有成本较低、硬度高、阻燃性好等特点。在建筑排水管道、电线电缆护套管等领域,PVC管道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不过,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近年来其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行业也在不断探索更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替代材料。
聚丙烯(PP):PP原材料制成的管道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以及较高的刚性。在热水供应管道、化工流体输送管道等方面有较多应用。其中,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是制造冷热水管道的理想材料,因其能够在较高温度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2、原材料在成本结构中的占比
原材料成本在塑料管道生产成本中占据了较大比重,通常达到60%-80%。其中,PE、PVC和PP这三种主要原材料的成本占比又因管道类型、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在PVC管道中,PVC树脂的成本占比可能高达70%-80%;而在PE管道中,PE树脂成本占比一般在60%-70%左右。辅助材料如添加剂、填充料等虽然成本占比较小,但对于改善管道性能、提高产品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其成本占比通常在10%-20%之间。
3、国内生产企业格局
聚乙烯和聚丙烯:国内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大型民营企业手中。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全国多个地区设有生产基地,具有规模大、技术成熟等优势,其产能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像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民营企业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大产能,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生产流程,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加剧了市场竞争。
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相对较为分散,除了部分大型企业如中泰化学、新疆天业等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外,还有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一些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如电石法与乙烯法相结合的工艺,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4、产能分布与变化趋势
从产能分布来看,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企业在地域上呈现一定的集中趋势。聚乙烯和聚丙烯产能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完善的石化产业链,有利于原材料的生产和运输。而聚氯乙烯产能则相对更集中在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因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塑料管道需求的不断增长,上游原材料企业也在不断扩大产能。例如,一些企业通过新建生产装置、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了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的产量。同时,为了满足市场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企业还加大了对新型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如茂金属聚乙烯、高抗冲聚丙烯等。
从下游需求领域来看,市政、建筑、农业等是最为主要的应用领域,其次是护套与燃气领域,工业领域由于塑料的耐热性与金属管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总体应用相对较少。农业领域的应用占比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主要是由于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以及种植业越来越高的节水要求。随着中国的燃气普及率持续增长,燃气领域的占比也呈现出明显的提升态势。从行业应用结构来看,农业领域是我国塑料管道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约为28.99%。其次为市政给、排水及建筑给、排水领域,占比分别为21.74%和11.96%。
图表:中国塑料管道下游应用领域结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塑料管道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