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决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考虑同行业成员的状况。一般来说,行业内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1、行业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外资企业得以在我国投资兴办企业,为了解决外资企业对本土人力资源的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人力资源派遣机构应运而生,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在我国得以产生。这一时期由于严格的政策限制,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企业数量少,服务产品单一,且以政府开办为主导,企业间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逐步走上了市场化道路。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步人了高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大,投资收益率增长较快。既加剧了行业内企业间争夺市场的激烈程度,也吸引着行业外更多企业的加人,行业竞争程度日趋激烈。
2、行业的集中程度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产生了本土较为著名的北京FESCO、中智、上海外服等国有企业和易才、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民营企业。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著名的外资企业也进入了我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如万宝盛华、翰威特、安德普翰、ADP等。以上除了民营企业以国内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外,其他企业都以外资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
3、行业的产品差异程度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是一种行动,无法像感觉实物商品那样来看到、感觉或触摸到这种行动。同时也不同于实物产品的先生产后销售和消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生产的过程也是客户的消费过程,即使客户和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没有接触。例如,外包服务商在给服务对象提供社会保险管理或业务咨询的时候,或者员工培训的时候,都是生产与消费的“瞬间”同时发生。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无形性导致消费对象在选择服务时无法判别不同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有何差别,这些差别只能在服务过程中感觉到。但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又导致消费对象即使辨别了服务的差异与好坏,也不能立即中断消费重新选择服务,因为这样需要放弃已购的服务而要重新购买服务,增加了消费支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特殊性使得消费者一般只能凭品牌、规模等能间接体现企业间服务差异程度的方面来选择服务。但是我国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以中小企业为主,且地方色彩严重,企业间的服务无法直接体现差异程度。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间只能通过价格、宣传、公关等非产品因素来角逐市场,这无疑加剧了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
4、行业的规模状况
行业规模状况主要指该行业的成员数量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数量状况。当行业内的成员数量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数量总量较为稳定时,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相对缓和。当行业内有很多新的成员加入时或者行业内某些企业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而大幅度扩大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数量时,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开放度较高,随着中国政府对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准入政策的放松,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成为中国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服务行业之一。
整体上看,三大国有企业(北京外服、上海外服、中智)的人事代理服务业务市场占有率较高,外资企业和部分优秀的民营企业在中高端人才访寻、招聘流程外包、灵活用工等细分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按照各自背景不同,人力资源服务业主体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国有企业,代表企业有北京外服、上海外服、中智等。这些企业主要成立于80年代,起步较早,专注于以人事代理为主的人力资源服务,在细分领域处于行业内优势地位,具有较强的规模和品牌优势,是行业的中坚力量。目前这类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在人事代理业务占据了主要的市场空间。
(2)外资企业,代表企业有万宝盛华集团(ManpowerGroup)、任仕达集团(RandstadGroup)、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外企德科)等。这些企业在国外从事人力资源服务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2003年《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始进驻中国市场。由于这些外资企业面临本土化的极大挑战,因此主要采取与本土企业合作或并购本土企业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主要专注于中高端人才访寻业务、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等业务为主,目标客户主要为跨国公司。
(3)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主要在90年代成立,伴随着国内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中既出现行业佼佼者,能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并在细分领域占有领导地位,也出现各种良莠不齐、业务模式以低价、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市场竞争激烈。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