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豆制品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豆制品生产原料供应企业,产业链中游参与主体是豆制品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豆制品销售商和终端消费者。
图表:豆制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1、化肥供应企业
为提升大豆产量,需对大豆作物进行施肥。大豆作物的生长需施用较多的氮肥、磷肥。上述肥料行业领先企业信息如下:
①氮肥:中海油、河南心连心、云天化等,氮肥行业集中度较低,CR10约为35%;
②磷肥:云天化、晋煤集团、湖北宜化等,磷肥行业集中度较高,CR10约为60%;
2、豆制品加工设备供应企业
豆制品加工、生产涉及的机器、设备品类繁多,常见或通用的机器种类有洗豆机、泡豆机、提升机、加温槽等。
洗豆机:宏大科创、哈尔滨新龙翔
泡豆机:宏大科创、中科圣创
提升机:扬州利尔达、扬州金迈
加温槽(巴氏杀菌):科悦机械、豪鹏机械
上述机器工艺简单,市场门槛较低,其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低。随着下游豆制品生产企业对于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口味改善的需求增强,以宏大科创为代表的豆制品加工企业加速产品研发速度,推出全自动仿手工豆腐皮机、腐竹油皮机等产品,可实现连续化、全自动化生产。
豆制品消费普遍受到地区餐饮文化影响,豆制品企业通常立足当地豆制品消费偏好,并逐渐丰富产品线,其产品发展呈现较强地区差异。以豆腐为例,销售区域覆盖南方的企业豆腐产品通常为南豆腐,南豆腐又称石膏豆腐, 其成型剂为石膏液,产品质地软嫩、细腻,而销售区域覆盖北方的企业豆腐产品通常为北豆腐,北豆腐又称卤水豆腐, 其成型剂是卤水, 相对于南豆腐,北豆腐质地坚实。
豆制品生产企业的分布呈现区域集中的特征,华东地区为豆制品生产企业的集中地,其次为华北、华南地区,上述三地规模化豆制品生产企业的数量占比分别为50.1%、10.2%、9.8%。华东、华北、华南地区豆制品行业领先企业的具体信息如下:
华东:上海清美、浙江祖名、鸿光浪花、金记食品、果果食品等为代表企业,旗下主营品牌分别为“清美”、“祖名”、“鸿光浪花”、“老相食”、“豆果果”;
华北:北京二商为代表企业,旗下品牌为“白玉”;
华南:深圳福荫为代表企业,旗下品牌为“福荫”。
上述领先企业旗下的品牌知名度较大,在当地及周边市场影响力较大,议价能力强。由于消费频次高、种类丰富等特征,生鲜豆制品仍是豆制品企业竞争的关键。
1、销售渠道:线下渠道贡献超过90%
豆制品的零售渠道可分为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两类: ①线上渠道即出售豆制品的电商平台,如美团、美菜、每日优鲜等渠道,其中美团、美菜的主要客户群为餐饮客户,每日优鲜的主要客户群为C端消费者。线上渠道并非豆制品的主要渠道,销售额占比不超过10%; ②由于家庭烹饪、餐厅烹饪在豆制品消费场景中的占比较大,而用于烹饪的生鲜豆制品保质期短,销售覆盖区域有限,严重依赖于线下销售。因此,现阶段线下渠道是豆制品产品零售的主要渠道,销售额占比在90%以上。中国豆制品产品线下零售渠道包含KA渠道(豆制品生产企业通过自建销售团队,直接将产品供应给需求量较大的餐厅、学校、医院等机构)、连锁门店(豆制品企业通过自营或者加盟等方式在居民社区周边开设的豆制品专卖店)、超市及农贸市场等,上述渠道豆制品的销售占比分别为50%、30%、5%、5%。
图表:中国豆制品销售渠道贡献占比
数据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2、消费者:无明显性别和年龄差异
豆制品男女老少皆宜,无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层差异。从消费目的分析,消费者对于不同种类的豆制品的主要消费目的各不相同。以饮用豆制品为例,豆奶、豆浆的消费者中,70%以代餐为主要消费目的。从消费频次分析,生鲜豆制品消费频次最高,平均每天消费1次及以上生鲜豆制品的消费者占比约为35%,每周消费2次至6次生鲜豆制品的消费者占比45%,每周消费1次及以下生鲜豆制品的消费者占比不到20%。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豆制品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