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由于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长期以来严格管控,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加入 WTO 以来,石油领域也逐步加大开放力度,开始吸引民营资本与外资进入,尤其是在成品油销售环节,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大,在定价机制上不断与国际接轨。
在我国,行业内企业分为国企、民营、外企三大类。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企依托政策优惠、资金实力、上下游优势等在成品油批发、零售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外资企业凭借资本优势、管理水平等在加油站也占据一席之地;广大民营企业则依托其灵活的营销策略等,在行业内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成品油批发、零售行业初步形成以国有企业为主体,民营与外资企业同步发展的较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国有企业,代表企业有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这些企业成立于石油工业发展初期,它们不仅承担着企业的职能,更承担着振兴国家工业的使命,因而长期以来享有政府的各类优惠政策并占据行业垄断地位,尽管石油行业改革开放力度不断扩大,但国家依旧在一些关键领域维持着它们的垄断地位,并且它们凭借着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成品油销售环节维持着主导地位。
外资企业,代表企业有 BP、埃克森美孚、壳牌、道达尔等跨国企业。这些外资企业起步于世界石油工业的初期,通过长期的经营取得世界领先的地位,它们具备丰富的经验、良好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水平以及强大的资本等优势。伴随着我国加入 WTO 并履行相应的入世承诺,外资企业得以进入我国成品油销售领域,2018 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的实施正式取消了外资连锁加油站超过 30 家需中方控股的限制,标志着我国石油领域终端消费环节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全面进入能够为行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水平,同时加剧了行业的竞争。
在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工业繁荣、交通物流发达,对成品油的需求量庞大。这里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国有石油企业的重点布局区域,它们凭借完善的炼化设施、广泛的销售网络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例如,中石化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拥有多个大型炼化基地,从原油加工到终端销售,构建了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在当地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在积极进入。民营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策略,在局部市场和细分领域不断拓展,如部分民营加油站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优惠价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外资企业则凭借先进的管理经验、高端的产品和服务,在一些高端市场领域崭露头角,像某些外资品牌的加油站,以优质的油品和舒适的消费环境,吸引了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客户群体,加剧了东部地区成品油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成品油市场同样具有重要地位。这里的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复杂,国有石油企业依旧占据优势,它们利用长期积累的资源和渠道优势,保障着区域内的成品油供应。但随着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地方炼厂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一些地方炼厂通过技术改造和产能提升,逐渐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凭借成本优势和对本地市场的熟悉度,与国有石油企业展开竞争。同时,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一些新兴产业的崛起也带来了新的成品油需求,促使各市场主体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以争夺这部分新增市场份额。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源丰富,且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对成品油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在西部地区,中石油凭借其在资源获取和管道运输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众多加油站多为中石油旗下,油品供应稳定。此外,西部地区的一些特色产业,如能源开采、旅游业等,对成品油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在一些石油天然气开采区域,对高品质的柴油等产品需求较大;在旅游热门地区,针对自驾游车辆的服务需求也在增加。这使得部分企业开始针对这些特色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寻求发展空间。同时,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一些跨区域的油品运输通道逐渐完善,也为其他市场主体进入西部市场提供了便利,加剧了区域内的市场竞争。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曾经对成品油的需求以工业用途为主。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能源的推广,传统工业对成品油的需求增长乏力,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需求逐渐成为主导。在这一区域,中石油、中石化的炼化企业众多,产能相对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为应对竞争,企业一方面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尝试向周边国家出口成品油。同时,东北地区的地方炼厂也在通过整合资源、技术升级等方式,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与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展开差异化竞争,如在一些特色油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地方炼厂凭借灵活的生产调整能力,满足了部分特定客户的需求。
我国近70%的原油由中石油产出,同时它也占有我国国内最大的油田体系。中石油下游销售系统从 1998 年重组以来,成品油营销业务在经济发达地区快速、稳定发展,为上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长期以来,中石油以其较大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家喻户晓的石油企业。由于公司发展时间较长,加油站分布在各地市及重点区域,加油站以自有站居多,网络结构稳定。
中石化的主要客源市场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这些区域大多经济发达、交通运输便利且对油品的需求量大,使得中石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同时,中石化在全国拥有 3 万多座自营加油站和 4 千多座特许加油站,这使得中石化在成品油销售网络上占有了较大的优势。
民营私人加油站大多由私营业主承包,属于家族式企业,虽然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及品牌,油品质量也难以保证,但是其油品价格较低,他们以绝对的价格优势吸引着不少消费者,以柴油销售为主的加油站上述特点尤其明显。
从集团归属分析,2024年社会加油站数量占比过半,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数量占比分别位居第二位、第三位。民营加油站占比为52.93%,中石化加油站数量占比25.64%,中石油加油站数量占比18.57%,外资加油站数量占比2.87%。数据对比,民营加油站数量庞大,占据中国加油站数量半壁江山。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成品油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