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约415亿元。从产业结构层面来看,打印设备在行业营收中占比高达55%,是行业收入的重要支柱。随着技术的进步,打印设备的性能不断提升,价格逐渐亲民,吸引了更多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采购,有力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张。打印服务也占据了21%的营收比例,3D打印服务提供商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从简单的模型制作延伸到复杂零部件的定制化生产服务,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在技术创新方面,3D打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例如,在金属3D打印领域,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如将层厚从30μm提升到90μm,打印效率大幅提升400%。效率的提升使得企业能够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更多产品,降低了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增强了3D打印在工业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吸引更多制造业企业采用3D打印技术,带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在材料创新上,钛合金粉末价格从600元/kg降至300元/kg以下,材料成本的降低直接减轻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使得更多企业能够负担得起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中小企业,从而拓展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范围,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
从应用领域拓展角度分析,3D打印在多个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在医疗领域,2024年有43款3D打印医疗器械获得国家药监注册,120款获二类注册。截至2024年11月,国内已获证或备案的3D打印医疗器械达199个,二类及三类器械达167个。3D打印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医疗器械,如个性化的骨骼模型、椎间融合器等,提高了医疗效果,也增加了医疗机构对3D打印技术的需求,推动了行业市场规模的上升。在汽车行业,3D打印助力轻量化制造、定制化生产和工具制造,2024年中国汽车3D打印市场规模约60亿元,年增速超30%。汽车制造商为了提高汽车性能、降低能耗,越来越多地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轻量化零部件,这为3D打印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策层面同样为3D打印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政府持续加大对3D打印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从研发投入补贴到产业园区建设支持等多方面发力,为行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更多资本进入3D打印行业,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强技术研发,进而促进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图表:2020-2024年中国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
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3D打印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