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2年中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分析
    2023-11-23 09:34:41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智能交通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作出指示。《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交通运输成为北斗导航的民用主行业,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公网和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实现行业应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大数据基本建成。智慧交通是在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IT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对交通信息的汇集和处理,提供实时交通数据服务。智慧交通运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时分析、预测、调控交通运输需求,促进交通运营效率、道路网通行能力和设施使用效率的提升。基于行业管理和信息服务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将动态交通大数据、实时动态交通分配、交通诱导措施等紧密联动,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的智能控制、行业智能管理以及
  • 2018-2022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10-12 09:52:22
    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及制造业兴起而发展迅速,2022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910亿元。未来随着工业气体行业下游应用领域的稳定发展及以电子特种气体为代表的新兴用气需求不断爆发,其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图表:2018-2022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情况数据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工业气体消费量还处于较低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企业逐步接受分工专业化思想,将制气供气进行外包,可节约用气企业大额一次性设备购置支出,有效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而将辅助业务外包亦能帮助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分散风险。供气企业更专业的气体运营能力将有效提升供气质量,为行业带来新机遇。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
  • 2023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产业链分析
    2023-10-19 09:35:18
    根据尺寸上的绝对数值进行定义,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有至少一维属于纳米尺寸范围内(1~100纳米)的材料,或以该尺寸范围内的物质为基本构成单元的材料。由于在纳米尺寸下,物质具有与宏观状态时所不同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等,因而纳米材料具有异于传统尺寸材料的光、电、磁、热、力学和机械等性能。将材料纳米化的目的主要是追求与传统尺寸材料不同的物理或化学性质,故芯片工业中的晶体管虽然在尺寸上符合纳米尺寸的标准,但通常不被划入纳米材料的范畴之中。一、纳米材料产业链分析中国纳米材料行业的产业链由上至下依次可分为上游纳米材料生产商、中游纳米材料应用零部件生产商以及下游终端产品提供商。图表:纳米材料产业链分析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中国纳米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的主要参与者为纳米材料生产商,包括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化学试剂供应商和制备技术提供商。上游厂商对中游纳米材料应用零部件生产商的议价能力较高。中国纳米材料行业产业链中游的主要参与者是纳米材料应用零部件生产商。以碳纳米管导电剂市场为例,其中游厂商的参与者主要为购买上游导电剂产品进行动力电池、数码电池等锂电池产品生产的电池厂商。这部分电池
  • 2018-2022年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11-20 10:04:40
    一、医疗器械概述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医疗设备与医疗耗材。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境内的医疗器械产品根据风险分为三类。二、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由于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医疗福利体系健全,相关技术及科研实力雄厚,因此医疗器械领域整体起步较早,且经过多年发展行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及稳定的需求。据统计,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328亿美元。图表:2018-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平台、中经百汇研究中心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近年来,得益于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行业技术的不断突破与监管机构对于行业的持续规范,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609.08亿元。图表:2018-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平台、中经百汇研究中心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成长速度更快,发展潜力更强。随着我国医疗产业的不断发展及群众医疗需求的不断增
  • 2018-2022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08-29 09:54:15
     2023-2028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3-2028年中国电力电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23-2028年中国特种电缆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1、发展概况电线电缆是用来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仪器、仪表,实现电磁能量转换所不可或缺的一大类电工产品,是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重要的基础性配套产业,被称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具有用途广泛、品种繁多、门类齐全等特点。其产品广泛的应用于电力、轨道交通、新能源、建筑工程、海洋工程、通信、石油、化工、汽车、船舶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电线电缆行业上游主要为铜、铝、光纤、绝缘塑料、橡胶等原材料生产行业,原材料占电线电缆总成本的比重在80%以上,其中铜和铝更是占到电线电缆成本的70%以上,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行业毛利率的影响较为明显。铜和铝属于大宗商品,供应充足,但价格波动较大,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对铜、铝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线缆下游主要是电力、通信、军工、民用航空、新能源发电及机械自动化装备等行业。行业内企业根据下游客户
  • 2018-2022年全球及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12-06 09:36:29
    一、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在全球人口总量增长、老龄化、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和医药行业研发投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医药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由2016年的11,530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4,012亿美元。2022年,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4747亿美元。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17,188亿美元,全球化学药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11,778亿美元。图表:2018-2022年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来源:金凯生科招股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二、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3,29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912亿元。2022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16586亿元。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我国医药市场的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20,645亿元,我国化学药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达到8,312亿元。图表:2018-2022年全球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来源:金凯生科招股书、中经百汇研
  • 2018-2022年全球LED照明行业市场规模及结构分析
    2023-12-08 09:48:28
    一、LED照明产品正快速实现对传统照明产品的替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提高能效、保护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新型高效节能照明产品,LED照明产品是世界各国节能照明重点推广产品,世界各国已陆续明确了淘汰白炽灯的时间表。其中,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家/地区淘汰计划启动相对较早,国家发改委也于2011年发布白炽灯淘汰路线图。在淘汰高耗能照明方式的同时,各国政府也大力支持节能环保的LED照明产品。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相继推出国家半导体照明计划,加大研究开发和扶持力度。此前,由于LED照明产品价格相比传统照明产品较高,其市场渗透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全球各国日益关注节能减排,随着LED照明技术提升和价格的不断下降,各国陆续出台禁产禁售白炽灯、推广LED照明产品的利好政策,LED照明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LED照明市场规模从563.77亿美元增长至679.57亿美元,预计未来LED照明市场将以3.49%的速度增长,到2026年达到820.42亿美元。图表:2018-2022年全球LED照明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来源:民爆光电招股书、中
  • 2018-2022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分析
    2023-11-17 10:00:09
    可穿戴设备是指人体可直接穿戴的,在生物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智能分析软件支持下实现用户交互、人体健康监测、生活娱乐等功能的智能设备,功能覆盖人体健康管理、运动检测、休闲娱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根据IDC数据,2017-2022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由1.35亿台增长至4.92亿台,复合增长率达29.52%,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图表:2018-2022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数据来源:IDC、中经百汇研究中心图表:2018-2022年苹果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数据来源:IDC、中经百汇研究中心2022年可穿戴设备中,苹果公司出货量1.46亿部,占比29.73%。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
  • 2024年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行业稳定性好,市场规模保持稳健的增长
    2024-06-07 11:01:56
    一、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1300亿欧元,整体来看,不论是全球第三方检测市场还是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均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全球市场维持6%左右的增长,国内市场维持超过10%的增速。行业稳定性好,即使规模大的海外成熟龙头企业依然保持5~10%左右稳定增长。图表:2019-2023年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情况数据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二、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竞争格局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第三方检测机构基本上都来自欧洲。近年来,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收购兼并,以便于迅速进入新的市场,并在短时间内获得资质、渠道和人才,提高空白领域的检测能力。如美国大部分较具规模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检测公司被欧洲大型检测公司收购兼并,成为其美国分公司。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迅速,技术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综合性检测机构成长较快,初步具备了综合竞争力。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三方检测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
  • 2018-2022年中国储能系统出货量分析
    2023-11-17 10:06:37
    2022年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培育和延伸新型储能上下游产业,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骨干企业,积极推动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发展。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2022年中国储能系统出货量为130GWh,预计2026年储能系统出货量将达到558.82GWh,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3.99%。储能领域对锂电池的需求有望大幅增长,并带动锂产品市场进入新一轮需求扩张周期。图表:2018-2022年中国储能系统出货量分析数据来源:高工锂电(GGII)、中经百汇研究中心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储能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
  • 2023年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23-10-27 09:41:05
    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市场格局稳定、集中度高,华为、阳光电源、上能电气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其中华为位居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第一。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呈现充分竞争态势,市场格局较稳定且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受益明显。从中国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来看,华为、阳光电源、上能电气等三家厂商基于其领先的技术优势以及丰富的产品布局,出货量排行业内前三,CR3为66%,为行业第一梯队。在光伏逆变器行业经历了2011-2012年的行业洗牌期(此期间中国厂商大量布局引发价格战),光伏逆变器中小企业逐渐淘汰,市场向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企业集中,其中以古瑞瓦特、锦浪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市占率集中在5%-8%区间,为第二梯队企业。从全球光伏逆变器厂商出货量与销量来看,头部企业地位较稳定,腰部企业竞争激烈。在出货量方面,华为、阳光电源与SMA为前三名;在总销量方面,华为、SolarEdge、SMA为前三名,华为在中国与全球销量、出货量均领跑全球市场。在终端需求持续高增长与行业中强者恒强的背景下,未来华为与阳光电源有望持续保持行业主导地位。图表: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竞争梯队分析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分析报告
  • 2018-2022年中国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10-25 10:01:45
    2017-2022年中国的原煤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38.75亿吨,上升至2022年的44.96亿吨,过去6年的CAGR为3.02%。但如果再将年限向前推进5年(2012-2016年的原煤年总产量为:37.63亿吨、38.67亿吨、38.03亿吨、37.56亿吨、以及37.38亿吨),便会发现过去十年的总产量其实是呈现先升后降的波动趋势。图表:2018-2022年中国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按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百汇研究中心出现此趋势的主要原是2013-2016年煤炭行业受到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和煤瘦身计划,原煤产量开始下降。但因为新冠疫情、全球供应链、以及国际形势导致的能源需求回升,中国的原煤产量又有所回升。基于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和原煤产量变化的各类驱动因素,以过往10年市场规模增速作为预测因子,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原煤年总产量将以1.8%的增速匀速前进,中国煤炭行业在未来短期内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势头。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