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2年中国高精度导航市场产值及市场特征分析
    2023-12-18 11:55:47
    1、中国高精度导航市场产值根据定位误差的大小,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可以大致分为普通精度和高精度两类。普通精度卫星导航的定位误差通常在1至10米以上区间内,高精度卫星导航的定位误差则通常在1米以下。普通精度卫星导航已经可以满足普通消费者的一般使用需求,具体应用包括简单的车辆和船舶导航、生态监控等领域;而对于需要实时精确定位的应用需求,则必须采用高精度卫星导航,具体应用领域包括精准测绘、自动驾驶、移动测量、精确制导、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2012年至2021年,在全国卫星导航系统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市场整体也保持了快速增长,产值从23.0亿元增长至151.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34%。2022年,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市场产值192.3亿元左右。图表:2018-2022年中国高精度导航市场产值情况数据来源:司南导航招股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2、中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市场特征(1)成长性我国高精度导航定位产业目前整体处在行业成长期,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2022年,我国高精度导航市场产值达到192.3亿元。在测量测绘、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由于卫星导航等新型测绘技术的迅速普及,该行业的应用需求
  • 2018-2022年中国智慧交通技术支出规模分析
    2023-11-23 09:34:41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智能交通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作出指示。《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交通运输成为北斗导航的民用主行业,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公网和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实现行业应用。《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大数据基本建成。智慧交通是在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IT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对交通信息的汇集和处理,提供实时交通数据服务。智慧交通运用大数据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时分析、预测、调控交通运输需求,促进交通运营效率、道路网通行能力和设施使用效率的提升。基于行业管理和信息服务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最新技术,将动态交通大数据、实时动态交通分配、交通诱导措施等紧密联动,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的智能控制、行业智能管理以及
  • 2023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分析
    2023-10-10 09:29:03
    燃料电池是将外部供应的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化为电能、热能和其他反应产物的发电装置,氢燃料电池汽车则是一种以氢能代替传统能源、以燃料电池系统作为动力源或主动力源的汽车,是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公交车、物流车、物料搬运车辆、自卸车及重型卡车等商用车以及轿车、SUV(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等乘用车。在产业补贴和国家扶持政策等措施的激励下,商用车已成为中国氢燃料电池的主流应用场景。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结构分析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上游为氢燃料电池系统供应商,代表性供应商有亿华通、重塑科技、清能股份等。产业链中游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商,代表性制造商有宇通客车、福田汽车、佛山飞驰等。产业链下游为交通物流运营商,代表性运营商有中国交建、中国外运、日邮物流等。图表: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分析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的堵点在于上游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一般由燃料电池堆、燃料子系统、热管理子系统、电力转换子系统与电池自动监控系统构成,2019年氢燃料电池系统与储氢系统占据整车成本的65%,
  • 2024年仓储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2024-01-03 09:37:46
    1、仓储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仓储机器人各产业环节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壁垒较高,议价能力最强;中游机器人本体厂商对于行业上下游具备较强的渗透意愿和能力;下游应用市场需求较大,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挖掘。由于技术含量高以及开发难度较大,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传感器、电池、传感器等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在仓储机器人整体制造成本中占比最高,相比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壁垒更高,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仓储机器人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最强。中游仓储机器人本体制造商负责仓储机器人的生产加工、组装及销售,目前应用以移动机器人AGV/AMR为主,机械臂等其他应用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中游本体组装制造技术附加值相对较低,中游企业对于行业上下游具备较强的渗透意愿和能力。下游集成厂商成本较低,相对中游毛利率较高,未来各领域对仓储机器人的需求将会进一步释放,从而使其议价能力不断提高。图表:仓储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2、仓储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分析仓储机器人减速器、传感器毛利率最高,成熟的仓储机器人厂商一般自行开发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仓储机器人国产零部件已可基本满足需求,但较进口产品仍有差距存在。3、仓储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 2018-2022年中国智能卡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12-11 14:41:10
    智能卡是指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片,将一个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符合ISO7816标准的PVC(或ABS等)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外形与磁卡类似的卡片形式。智能卡的主要下游应用为移动通讯SIM卡、社保卡、居民身份证、金融IC卡等。根据ICInsights的统计,2018年至2021年,全球智能卡芯片市场规模由24亿美元增长至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27%。预计2026年全球智能卡芯片市场规模将增至30亿美元。近年来,国内智能卡市场应用多元化以及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智能卡芯片需求逐步增加。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2014年至2018年,中国智能卡芯片市场规模由76.9亿元增长至95.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68%。预计到2023年,中国智能卡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29.8亿元,全球市场规模占比超过60%。图表:2018-2022年中国智能卡芯片市场规模分析数据来源:华虹公司招股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
  • 2018-2022年智慧公路建设内容及市场规模分析
    2023-12-14 10:10:14
    1、智慧公路设内容智慧公路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交通资讯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实现人车路互联与协作,对车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引导、分流,避免公路堵塞,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智慧公路的提出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能缓解当代公路“出行拥堵严重、事故频发、服务品质不足、出行幸福感较低”等主要问题,是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环节之一。智慧公路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应用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具体如下:图表:智慧公路设内容资料来源:路桥信息招股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智慧公路的主要特征如下:图表:智慧公路主要特征 资料来源:路桥信息招股书、中经百汇研究中心3、智慧公路市场规模我国公路里程较长,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显示,国内高速公路里程17.73万公里,比去年增加8200公里。2022年,我国公布的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达到6630.5亿元,平均每天记录18亿。毫无疑问,它就像一台印钞机。国家正积极部署提升公路的信息化水平,2018年2月交通部发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北
  • 2023年中国超白玻璃行业产业链分析
    2023-11-07 09:58:02
    相比于普通玻璃,超白玻璃透明度高,含铁量低,透光率高。超白玻璃的生产相对严格,对于氧化铁要求将氧化铁含量降至0.015%以下,通常控制在约0.012%左右,玻璃成分中的铁含量不超过150pm,因此其具有多功能性和晶莹剔透等特点,属于高档玻璃品种。此外,超白玻璃又称低铁玻璃、无色玻璃、高透明玻璃,其透光率可高达91.5%以上。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超白玻璃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高档轿车、高级建筑、精致园艺和高端家具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超白玻璃(低铁玻璃、高透明玻璃)产业链分析超白玻璃的主要原材料是石英砂和碳酸钙,主要由一些大型矿业公司和化工公司提供。中游是超白玻璃生产商,下游超白玻璃拥有广泛的终端用途市场,有太阳能玻璃行业以及光伏玻璃行业。超白玻璃行业有以下三个核心研究观点:1.上游产品的生产能力释放较为缓慢,导致了阶段性的供需不匹配。这一情况逐渐推高了价格,对各个环节的产品价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下游市场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石英砂市场需求旺盛。2.超白玻璃具有市场大,技术含量高,售价高,具有较强获利能力,市场竞争激烈,龙头企业在市场中持续保持优势地位。3.下游超白玻璃具有广泛的用途及广阔的
  • 2018-2022年中国平板玻璃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11-08 09:30:29
    一、平板玻璃行业发展特征分析平板玻璃的行业特征有:优异浮法玻璃需求存在缺口、多元化发展作用日益显现、平板玻璃行业环保压力大三个特征。1、需求存在缺口优异浮法玻璃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需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总的来说,中国平板玻璃产品的总产量过剩,但这种过剩主要体现在落后的产品上。对于玻璃深加工企业来说,积极推广新的产品和工艺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因此,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链需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自主研发投入,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目前,玻璃企业正在向深加工领域转型,实现产业链的全面覆盖。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特色和优势的深加工企业将会被淘汰。2、多元化发展平板玻璃行业上下游深度融合、初步实现行业转型发展。受中国需求市场转变以及下游应用产业升级的影响,玻璃市场需求逐渐由以建筑市场为主转向服务于建筑业、汽车、电子、光伏等多领域市场,促进了玻璃行业逐渐向上下游深度融合、市场和产品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行业转型发展。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大调整,房地产投资明显下降,建筑市场对平板玻璃行业
  • 2023年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行业产业链分析
    2023-11-06 09:25:56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建筑—体化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的形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在这两种方式中,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光伏电站可分为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与集中式电站直接上网的供电方式不同,分布式电站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进行平衡调节;分布式电站可分为与建筑结合及与建筑分离两种,按照结合建筑的方式,又可分为BAPV(普通型光伏构件)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国光伏发电多以集中式电站推广,若使光伏对传统能源的渗透进一步加快,分布式光伏份额将持续增加,而建筑光伏中BIPV凭借其在安全性、观赏性、便捷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具备优势,有望成为未来建筑光伏的主体。一、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链分析BIPV上游竞争激烈,少数龙头在供应链环节上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和较强定价权;中游技术壁垒高,盈利能力强,下游厂房及建筑物装机量占比始终最高。长生产周期与低产能弹性作用叠加,易产生极端价格。晶硅价格降低使其在BIPV系统中的成本
  • 2025年中国中药行业分析报告:中药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25-07-22 11:12:41
    一、行业区域竞争格局从中药交易市场来看,主要的交易中心分布在安徽、河南、四川、江西、重庆等内陆地带,且交易种类较多的地区为河北、江西、重庆等。图表:重点中药材交易市场药材品类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二、企业竞争格局分析从企业营收来看,白云山、云南白药两家中药企业营收在200亿元以上,其中白云山年营收超600亿元;营收在100-200亿元的企业有华润三九、同仁堂、步长制药和太极集团等;营收在50-100亿元的企业有片仔癀、济川制药、信邦制药等。图表:中国中药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资料来源:中经百汇研究中心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中药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数据服务、企业排行榜等资讯内容。
  • 2018-2022年中国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2023-10-25 10:01:45
    2017-2022年中国的原煤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从2017年的38.75亿吨,上升至2022年的44.96亿吨,过去6年的CAGR为3.02%。但如果再将年限向前推进5年(2012-2016年的原煤年总产量为:37.63亿吨、38.67亿吨、38.03亿吨、37.56亿吨、以及37.38亿吨),便会发现过去十年的总产量其实是呈现先升后降的波动趋势。图表:2018-2022年中国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按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经百汇研究中心出现此趋势的主要原是2013-2016年煤炭行业受到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和煤瘦身计划,原煤产量开始下降。但因为新冠疫情、全球供应链、以及国际形势导致的能源需求回升,中国的原煤产量又有所回升。基于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和原煤产量变化的各类驱动因素,以过往10年市场规模增速作为预测因子,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原煤年总产量将以1.8%的增速匀速前进,中国煤炭行业在未来短期内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势头。更多研究内容详见中经百汇编撰的《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中经百汇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定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企业战略咨询等服务产品,另外还提供产经新闻、市场研究、产业
  • 2023年中国磷酸铁锂电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2023-10-24 10:37:51
    中国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整体集中度高,呈现典型的寡头格局。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在2022年1-12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中,宁德时代的装车量数据遥遥领先,占比48.2%,其次为比亚迪,占比23.5%,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三名企业合计占据市场份额78.2%。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83.8GWh,占总装车量62.4%,当前中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仍以高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为应用主流,头部企业也并未放弃对动力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持续改进与探索。在储能锂离子电池领域,2019年磷酸铁锂电池占比95.5%,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依旧是该领域的头部企业,2021年宁德时代储能系统营业收入达136.2亿元,全球储能电池产量市占率第一,比亚迪整体储能业务的营收也高达55亿元。中国磷酸铁锂电池行业寡头格局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头部企业的技术与客户资源优势。在技术方面,2019年宁德时代率先采用全新CTP(cell to pack)技术的无模组电池包,实现电芯无模组,直接集成电池包,使体积利用率提升15%-20%,零部件数量减少40%,生产效率增长50%,大幅降低动力磷酸铁锂电池的